倚高卧笔赖散峰
——著名画家庄国良的笔墨质地
赵远智
和几位朋友相约茶叙。
国良那天有事,已早我半个时辰先行雅饮了。礼数过了,刚刚喘息待定,他那边礼炮便随即落地;
“最近有本好书,不敢独享,望诸兄速寻来一阅。”
国良自信的不行,料定我们没在台灯下略见其详,所以先荐于我们开开胃口。
又有朋友赶到,话题也就戛然而止,嘴上虽寒暄着,但《中国艺术精神》的剑锋所指已铭刻于心。
徐复观先生是中国新儒家学派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他认为,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美学理论与历史考据相融合的巅峰之作,国良习画之余,视线能在徐复观通体闪亮的典籍上驻留片晌,亦属不易,何况义理明晰、娓娓道来,更让人心生敬佩。

国良对艺术、哲学、绘画、文学,中外古今通吃;大到气质学养,小至尺牍构境,解构的无不让人心生折服。同时,他的话题也频频触及创作准备、艺术生命诸多秉要执本的机杼至要。
国良对才学及学养与创作关系的探究由来已久,这源于他对艺术本真的认知,一开始就有高屋建瓴的领悟。艺术创作终究不是做学问,执意释义子丑卯寅实属勉为其难。
然国良是另类。

视野的高处,已经许久未有大师可以神往仰视了,一如凶险的礁石险滩熄灭了熠熠闪烁的灯塔;疏落的队列里,曾经相熟的面孔日渐稀少,引颈的呼唤尽管一直高亢起伏,但仍渺无回声。究其缘由,结论显而易见,有才情的人摩肩接踵,但学贯中西的大师寥若晨星,八斗之才的盖世文宗更是难觅其踪。

这果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狂飙突起,文化和艺术德薄才疏的庸常时代吗?
我与国良面面相觑,无语。

国良并无天赋异禀,腹中诗书皆为后天所工,少时师从名家曹和平、韩庆生二先生精研谢赫六法,所获甚丰,对精于考古、绘画史、金石学、画法、书法、篆刻的黄宾虹先生虽有崇仰,但异于当下几近追星般的趋从附和。他认为作为大师,最能展现宾老精深造诣的便是古代画论了,但遗憾的是宾老多是即兴的语录化呈现,而缺少完整详尽的体系阐述。
国良属于异质类型画家,当人们纷纷膜拜于宾老膝下时,他的发声虽感逆耳,却不失为一种灼见,有陕北山丹丹跨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独门异响。仅此一点,便可窥见其思考之深邃、视角之独到了……

就书画创作而言,国良认为三十岁前靠天赋,青春无羁和古道热肠,使创作一开始就激情四溅、英姿勃发;三十岁后其锐蒙锉、阅世渐深,学养的填充续燃已成为必须。
此时,学养与修行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大脑目光和才情气血的位次出现位移,生命深处脉系芜杂的各种潜流开始汇聚涌动;这种集结已经超越了本能的创作冲动,成为更趋合理的自觉之举。

国良并不认同艺术是发展的这一线性思维,因为古代地域不同,交流不畅,地缘差异明显,而无古今优劣之别,所谓的创新发展,是近代“科技思维”导致的舛误解读;创新发展是逻辑的,而艺术发展是由初始回到初始,起点即为终点,回到初始方是艺术创作浑然天成的最高境界。
这个轨迹是圆的……

国良行持格高意古、温良恭俭,锦心绣腹之下藏锋敛锐,对那些世俗流弊,常有利刃出鞘的寒光相向。他嫉恶如仇,对艺术领域的狗苟蝇营、追捧倾轧之辈鄙夷不屑。他不喜欢浓墨重彩,一如他的心境明澈见底。

作为文人画的倡导及践行者,国良的机杼笔触中,有着浓郁的内省和批判意识。而他的呈现又是深具文人意识的,含蓄隽永、丰富而有美感,而非漫画式的简单彰显。

国良笔墨疏淡、意从笔随,画境信手拈来、逸趣横生,捕捉意象凝练果决,近乎白描的画境中有利刃抵喉的畅快淋漓。他水墨下的花、鸟、鱼、虫虽生腕底,却阅尽世相,在灵动的画境中与观者有相望无言的默契,让人流连忘返、暗自称绝。
这让笔者想起特朗斯特罗姆的一句名言: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
国良涉阅广博,文史哲兼顾,尤用心史籍。对艺术家才学孰轻孰重之论,有其非同寻常的认知。
艺术创作虽然是感性的,但其长久的建树支撑还得仰赖学养。
学识见地可以使奇逸突发的灵感,始终有充足的辎重给养,有握牢坐实的底气,而无稀释散尽之虞,奇思妙想不至于倏忽间转瞬即逝。
遍览广阅、博闻强识,加之修行般的自律,使国良的画作水墨心施,渐呈月涌大江的雄姿,和谐自然而又势成韵远。
作为山东画坛画蟾第一人,国良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种类,作为文人高士间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唱和艺术,文人画自汉沿承至今的一千多年间,非但没有因为小众而消亡,而且高峰叠起,愈来愈被今人所追捧。
所幸的是,人们不再因其没有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而对其求全责备,建筑工地没文人画,不是画家失职,而是另有所托——怡情!
“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画的主体,这是画家在自然权利基础上,重新架构出的一种超越自然的审美价值,宋明以来的文人,已把这种价值深深嵌入到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从艺术层面上,文人画渐渐远离了色彩,而愈发钟情于水墨;不再把真实地再现事物表象为创作目的,而是将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追求,这就摒弃了凡是作品必“托物言志”之说,而赋予画家“自得其乐”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文人画这种内在变革张力,令传统美学思想发生了巨变;即摒弃华艳,独享其淳,自然若拙、返璞归真。
从更高层面讲,文人画有了不为物役、不为法拘的精神坐标。

我问国良,为什么喜欢蟾?
因为憨态可掬,国良说,它没有云雀精灵,生命方式简单,没有高远的志向,步履蹒跚,春醒、夏嬉、秋觅、冬眠,平凡如是……

我思忖着,国良、自己、芸芸众生……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