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击棹惊鸿影,移舟泊渡前 115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梅亭盈月闲
江碧水连天
击棹惊鸿影
移舟泊渡前
思齐见古贤
逸阔纳千川
抚曲一夜醉
剪烛续琴缘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宇宙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周行不殆,独立不改,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人类社会脱胎换骨于宇宙自然,人伦之道必须符合天道要求才能长生久视,故而《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之便知,文类社会一切精英文化皆源于天道地理,而天道地理的本质是本体空性、能量互换、维度交错、万物合一、互为体用、阴阳平衡、生生不息。文以载道,大化天下,文化的功用就是以文中之道来教育、化导、教化人心,这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心、以文化志。就人类社会而言,一切文化的核心应当包括天道、大爱与维度证悟等,这是文化与知识的重要区别。古人自小就以四书五经反复熏陶,以致文化修养极高!所以生命本是一场文化修行,生命之惑不是如何全力赶路,而且非常清楚地知道向哪里走去?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却很少有人提及文化才是方向!千万年来,知识更换日新月异,而文化道理亘古如一,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德配天以及仁义礼智信等始终指引着中国文人的前进方向!人类文明从宇宙自然中脱胎而出,一切正确的人文思想一定源于自然大道,所以中国道家思想以清静、自然、无为等为其思想核心。
道不远人,人不离道,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其道所在罢了。人 在 做,道在行,我们每天行走在天地之中,皆落入中庸之道,天长地久而习成自然。大富大贫,大寿大夭,极燥极寒,皆非大道之求!生命不是追求极端与高明,而是阴阳和谐相克相生!在运动中寻找平衡,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冷不热,不即不离,生命的本能原则就是寻找恰当的距离,犹如日月星辰一样,太近就会碰撞,太远就脱离相互引力向太空无序遨翔。宇宙需要自然法则的统一有序,而人类需要道法自然、恒顺自然、融入自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谓生命修行就是摆脱低维时空的物欲羁挂,不为酒困,不为情牵,不为权累,不为财缚,若自超然物外,则一切生命轨迹皆能清晰可见。生命气场是由局与势构成,人命格局要雄而不霸,生命气势要威而不猛,人文精神源于自然又超乎自然,日月之明本是无心而照,智者之语却是有心而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生命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万众归兮大相类似,无一例外!智者与凡夫的不同,就是智者见智,道在心中,因而活得明明白白,死得无牵无挂;凡夫不知道为何物,因而被眼前花花绿绿的万般现象所迷惑,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他们不知“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大事不成”的道理,故而终生陷于坎坷泥淖之中。生命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悟道修道然后依道而行的布道过程,我们常常对天长叹,敢问路在何方?其中宇宙大道就在心中,放下自私就是大公,放下小我就是大我,放下利益就是道义,放下三维就是高维!大道就在脚下,万念出于心中,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宇宙能量浑然一体,天人万物本自合一,只是“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工作济南,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