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名师点评嘉宾高梦老师:
六号作品《岳阳楼记》
接下来我们分享的是六号作品,沈培华诵读的岳阳楼记。比之前诵读的岳阳楼记有很大的进步。层次非常的分明。沈培华诵读的岳阳楼记,声音醇厚,结构、层次非常的清楚。语音上没有什么问题,停连可以做的更好一点。那么《岳阳楼记》这是一篇议论文,是寓情于景的一篇议论文。一共分为六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开头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二个段落,格调正气,情辞激昂。这个情绪如果沈培华诵读的时候。因为第二个段落它是总体来概括岳阳楼所看到的一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那么这一段的情绪可以再起来一点。后面的停连,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段我们的情绪可以更加张扬一点。第三、第四段读的非常好,第三段是览物而悲,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读的非常的好啊,就是结尾的时候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这个地方稍微调整一下就好了。
第四段情绪表达的也很好,沈佩华读的很好啊,这一段是揽物而喜,高亢嘹亮,格调上了,变得明快有力了,我都已经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你的嘴角在上扬,在喜喜洋洋者矣。已经能够感受到你的喜悦了。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表明作者的态度,什么态度呢?激扬道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表达这个态度也非常的好。但是,最后的这个情感总体是悲凉和慷慨的。为啥呢?为斯人,吾谁与归啊,有谁能够和我同行呢,有一种。总体来说呢,这种苍凉寂寞之感油然而生。谁能懂得我的这种思想境界呢?当然,这篇文章可能是他在劝说他的好朋友滕子京的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讲到这里,文章似乎戛然而止了。我们可以停一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时后面停一下,但是这口气它是一整口气,是连着的。非常好啊,沈培华读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