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虚
马延明

前些日子,好友石新华兄微信给我,发我一张石刻照片,(石头上刻了两个用章草书写的大字,上下排列,下面注释了一些小字)问我上面刻的大字是什么?我仔细辨认了一下,只能认出两个大字中下面的字是“虚”,我查了一下词典,觉得上面的字像是“集”,但又不敢肯定,因为书法家李一先生将最后的横画和撇画连起来写了,我将想法即可回复给石新华兄。我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字?于是私信又问专门写章草的韩正己兄,老兄立即回复:“像是益字!”我对照了一下草书字典,感觉不像。接着,又私信问我的恩师济南大学的滕西奇教授,滕教授回复说:“不认识!”过了近两个小时,石新华兄回复说,已经查到了,是“集”字。我立即回信给恩师滕西奇教授,滕教授回复:“应该是集!”
昨天,翻手机上的相册,又看到了这张石刻的图片,心想“集虚”是什么意思?又有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于是,百度了一下,与朋友们共赏。
集虚,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原文,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译文: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集虚的意思与“心斋”和“坐忘”有关,它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即心无杂念、宁静的状态,这种状态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外界事物,实现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相处。这种状态的实现,要求个体能够放下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心灵上的空虚和宁静,从而更好地领悟真理和大道。心斋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强调的是通过内心的空虚和宁静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上的空虚,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和提升。坐忘则是一种通过坐禅等方式来实现的心灵状态,其中也包含了忘记世俗烦恼,达到一种心灵上的空虚和忘我境界,从而更好地领悟宇宙之道。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博士生导师陈池瑜教授为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集虚斋”,我想意在表达他对于这种状态的追求和向往。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安心读书、潜心思考、专心生活,从而悟得真理。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房布置上,也反映了他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学浅自知能事少,留心学到古人难!”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安心读书、潜心思考、专心生活,踏实工作,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领悟真理和大道,潇洒得去走完一生!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