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治钢,1983 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2010年被上海官方引进,穆治钢悬纸书法艺术馆在上海成立。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大公书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生"讲座教授,首位连续十年当选吉沪两地政协委员;首位上海旅游区形象代言人和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首位央视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读蔡邕《隶势》
谈首师大同学张继之书法
穆治钢
一、引言
书道传承耀古今,
蔡邕张继两昆仑。
伯喈深邃传万古,
续之飘逸动乾坤。
墨犹香,千年韵,
笔意已开万里春。
首师同窗情未了,
妙笔丹青永留痕。
注:伯喈是蔡邕字;续之是张继字。
蔡邕,作为东汉末年璀璨文坛与书法界的一颗明星,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和书法技艺,早已被历史所铭记。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更在书法艺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隶势》作为他书法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仅详细描绘了隶书的艺术风貌和书写精髓,更深刻剖析了隶书背后所蕴含的审美追求和内在精神。这部作品对于后世书法家而言,无疑是一本珍贵的教科书,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在书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当代,会发现一位与蔡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书法家——张继。他同样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以其深厚的书法理论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张继的书法不仅继承了传统书法的精髓,更在继承中寻求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传递着一种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读蔡邕的《隶势》,来探讨张继的书法艺术及其在当代书法界的地位与贡献。我们将从《隶势》中的理论观点出发,结合张继的书法实践,分析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张继在当代书法界的影响力和贡献,以及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二、蔡邕《隶势》的书法艺术理论
笔势连绵字势强,
蔡公书论韵悠长。
体象有度传千古,
修短相副展新章。
挥毫处,意飞扬,
自然真实韵自藏。
隶书精髓续之悟,
书艺高峰永相望。
蔡邕在《隶势》中,对于隶书的书写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深入探讨了其审美追求。他强调,隶书的书写技巧并非简单的描摹字形,而是要注重笔势的连贯和变化。这种连贯与变化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需要书法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与领悟,从而达到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在审美追求上,蔡邕提出了“体象有度”和“修短相副”等重要观点。他认为,在书写隶书时,首先要把握好字形的整体结构,使其符合隶书的基本规范和特点。同时,对于每一个字的局部细节,也要做到精心雕琢,使之与整体结构相协调、相得益彰。这种对字形整体的把握和对局部细节的精心处理,是隶书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此外,蔡邕还强调了在书写过程中应追求自然与真实的表达。他认为,隶书虽然是一种艺术形式,但其本质还是在于表达文字的意义和情感。因此,在书写隶书时,应尽量避免过于夸张或矫揉造作的笔法,而应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使每一个字都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这种对自然与真实的追求,也是隶书书写中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三、张继的书法艺术生涯与成就
隶书世界谁称雄?
张继挥毫势若虹。
结构严谨呈和谐,
笔法刚健胜蔡邕。
墨色舞,情自浓,
字间深寓哲理通。
书坛翘楚声名远,
艺海扬帆万古崇。
在隶书艺术的世界里,张继以其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独树一帜。他既继承了传统隶书的精髓,又敢于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张继的隶书作品,首先在结构上严谨有序,他深谙隶书的结构之美,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的布局和安排,使得整体结构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统一。他注重字形的平衡与协调,每一个笔画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使得整个作品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灵活的感觉。
其次,张继的隶书在笔法上刚健有力,他擅长运用不同的笔法和墨色来表现隶书的独特韵味。他的笔触或轻或重,或快或慢,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隶书的刚健与柔美。他的书法作品中,既有刚健有力的线条,又有流畅自然的墨色,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然而,张继的隶书艺术并非只是简单地追求技巧和形式上的完美。他更注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他的隶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他通过隶书的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每一个字中,使得观众在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哲理和情感。
正是这种对隶书艺术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追求,使得张继的隶书作品在书法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地位。他的隶书作品不仅深受同行和观众的喜爱,更在多次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成为当代书法界的佼佼者。
四、蔡邕《隶势》对张继书法艺术的影响
蔡邕隶势古今传,
张继挥毫承汉贤。
笔底精深融理论,
毫端娴熟展真诠。
静如龟,藏深意,
动似燕舞展新篇。
墨色变幻云龙舞,
书坛翘楚耀前贤。
蔡邕的《隶势》作为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张继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继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隶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和深刻的启示。他认真领会了蔡邕关于隶书书写技巧和审美追求的理论,将这些理论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书法实践中,使得自己的书法作品在形态、结构、笔法 等方面更加完善和成熟。
在书法实践中,张继不仅将《隶势》的理论与自己的艺术理念相结合,还积极探索和创新。他注重笔势的连贯和变化,追求自然流畅、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这种追求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在动态和静态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同时,他也十分注重字形的整体结构和局部细节,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微妙的调整和创新,使得每一个字都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在张继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隶势》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他不仅仅满足于模仿和传承,更在传承中注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将《隶势》的理论发扬光大,使得自己的书法作品在书法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可以说,蔡邕的《隶势》对张继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示,更为他的书法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指导力量。在张继的书法艺术生涯中,《隶势》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他不断追求艺术高峰的重要支撑。
五、张继在当代书法界的地位与贡献
翰墨飘香满九州,
张继挥毫韵自流。
技艺精湛才情显,
书坛频获展鸿猷。
传经典,育新秀,
引领书坛志不休。
著书立说传后世,
书法巨匠美名留。
张继在当代书法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书法艺术成就和荣誉令人瞩目。他的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屡获殊荣,包括在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展览中获大奖。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张继卓越的书法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造诣。
此外,张继的作品还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馆和机构收藏,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广泛影响力。
除了个人的书法艺术成就外,张继还积极投身于书法教育与传承工作。他深知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传承的必要性,因此一直致力于推动书法艺术的普及和发展。
首先,张继积极参与书法教学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书法爱好者传授书法技艺和理论知识。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其次,张继还出版了多部书法理论著作和作品集,如《中国书画千字文》、《我之当代书法创作观》等。这些著作不仅系统地梳理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理论体系,还深入探讨了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张继还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为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积极参与书法界的各种活动,与同行们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共同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六、结论与拓展
古韵新姿两相依,
蔡邕张继各称奇。
隶势精神传后世,
笔端流转显真机。
书坛名,雷贯耳,
中外同侪共赞誉。
翰墨飘香传四海,
艺术人生耀华曦。
在详细回顾了张继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与蔡邕《隶势》的深厚联系后,我们得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张继在当代书法界的独特地位和贡献。张继不仅在继承传统隶书的基础上,融入了《隶势》的精髓,更在技法、风格及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书法艺术风格。
张继的书法艺术不仅体现在他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更体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上。他的书法作品在形态、结构、笔法等方面均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张继在书法教育和传承方面的贡献也值得称赞。他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出版著作等多种形式,为培养新一代书法人才、传承书法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深受学生和同行的赞誉,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张继的书法艺术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书法展览中获奖,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传播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国际书法交流活动,与各国华裔书法家共同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推动世界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张继是当代书法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更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载史册,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同时,我们也期待张继在未来的书法艺术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创新,为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穆治钢于上海书法艺术馆
注:2021年中旬,惊悉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换届大会召开,我的同窗好友,首师大同学张继当选副主席,连夜写此文,不计工拙,以恭贺之。
编辑: 李 牧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