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为答案遮望眼,前路漫漫亦灿灿
河北省邢台市会宁中学 王敏
当下,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据统计,每年在网上寻求答案的提问高达2万亿次,“不懂就问度娘”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很快得到答案。然而,答案的岛屿越大,问题的海岸线越长!我们的问题不但不会越来越少,相反,会越来越多 !!
为什么知道的答案越多,我们的问题反而越多呢?因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未知永远横在我们前面,未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说过,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不是“全”能。无论它发展的多么高级,它能解决的也只能是认知范围内已经设定的知识性的问题。这个世界的问题何止“知识性的问题”与“算法的问题”?!许多更复杂、更深刻的目前人工智能尚无答案的能力性的问题,它无法解决。我们那些具有独创性、个性化的深刻问题,它无法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们的成长,前方“深水区”“无人区”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网”上得来终觉浅,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置疑、创新。
同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可能导致人们过度依赖外在资源,懒于独立思考和缺乏探究创新能力,还可能涉及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当今世界,有人用无人机给农田洒药,有人用无人机发动进攻……
“雄关漫道真如铁”,前方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我们一时甚至很长时期难以寻到答案,怎么办?我们不能置若罔闻,也不可将越来越多的问题视为洪水猛兽。婴儿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问题,吃饱以后、长大以后就会生出越来越多的无数烦恼的问题,哪位母亲也不愿婴儿饥饿、不成长。我们要积极拥抱、勇于面对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标志性的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浪潮,让理性与智慧之光照亮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
尽信“网”、靠“网”则不如无“网”, 试问,核心技术网上有答案吗?核心技术化缘化不来,花钱买不来,随时可能被“卡脖子”。更多时候我们要靠自己向问题更深处“漫溯”,不断提升我们独立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象华为一样,面临“敌军围困万千重”之困境,靠自主创新杀出重围。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终究是物,我们要“善假于物”。 庄子曾言:“物物而不物于物。”我们不能囿于“信息茧房”,沦为信息投喂的容器;不能过度依赖它的方便快捷,消泯我们的探索与创造。“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问题意识”。
“不为浮云遮望眼”,问题终会逼出的答案。“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早在战国之时,屈原《天问》一口气对天、对地、对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两千多年后 “天问”系列探测器在宇宙中寻找着屈原的答案。如今,“嫦娥”“天问”揭开了浩瀚宇宙的一个个神秘的面纱,得到的一个个答案更加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航天人的目光又一次次地投向更加遥远的星空。
莫为答案遮望眼,前路漫漫亦灿灿。时代的车轮正是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滚滚向前的!!
附: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者:王敏,男,河北省邢台市高级教师。爱好诗词、书法和旅游。 天资乏燃萁之敏,忝以敏名;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只求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虽痴于古典诗词文赋,因耽于几杯飘零酒,空怀千首敏捷诗之梦;然,至今仍信誓旦旦,颇有学并卢王敏,书偕褚薛能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