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亓山下的武林奇缘
王安国
一对红尘追梦人,马亓山下定终身。
双枪合璧无敌手,收复河山屡破金。
北宋末年,金军入侵中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红袄军首领杨妙真和李全在马亓山上聚众起义,抗击金兵,留下了许多民间传奇,其中杨妙真和李全比武招亲的故事,成为武林佳话,至今广为传颂。
杨妙真,号“四娘子”,益都府益都县(今山东青州市)杨家堡人。她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硬功夫;喜读兵书,善骑马使枪,号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1211年跟随哥哥杨安儿起兵抗金,后杨安儿兵败被杀,杨妙真收拾其旧部继续抗金。李全,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出身贫苦,自幼苦练武功,弓马敏捷,善使一支八十斤重的大铁枪,人称“李铁枪”,1213年金兵入侵山东,李全不满金兵统治,聚众乡民,占据马亓山。
1215年2月,杨妙真率领青州义军来到莒州马亓山,看到此处山势陡峭,怪石嶙峋,山顶开阔,山路纵横,山下河流交错,溪水潺潺,粮草丰足,易守难攻,真是屯兵的好地方。无奈李全已占据此山,于是杨妙真就有意夺取此山,收伏李全。
铁枪王李全得到消息后心中大喜,他对杨妙真的武艺、人品早已仰慕已久,尤其对她抗金的义举,更是钦佩至极,自己早有抗金之意,无奈势单力孤,难成大事。当杨妙真建议两家“合兵一处,共抗金兵”时,便提出“合兵一处不难,但必须娶汝为妻”的要求,杨妙真回复:“那要问问姑奶奶手里的梨花枪答应不答应”?于是双方约定比武招亲,以武艺定输赢。
当天晚上,马亓山下火把通明,两杆帅旗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两支队伍的士兵们手持大刀、长枪,排成两个半月形,把各自的首领围在中间,真可谓众星拱月。只见这边“杨”字旗下有一名美而不娇的妙龄女子,她身裹红装,手持梨花枪,胯下玉麒麟,显得格外威武俊秀;那边“李”字旗下有一位身材魁梧、虎背豹眼的英俊青年,胯下枣红马,掌中镔铁枪,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这两人就是杨妙真和李全。二人一打照面,立刻让对方吸引住了,虽说彼此心中早有爱慕之情,但没想到对方如此英俊潇洒,顿感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又是血气方刚,心里既使一百二十个乐意也得马上见功夫,枪下论输赢。彼此通报了姓名,立即马打盘旋,展开厮杀,只见演武场上尘土飞扬,枪影翻飞,杀声阵阵,喝彩连连,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云中龙遇着雾中龙,上山虎遇着下山虎,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双方士兵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杨妙真越战越勇,李全也精神抖擞,眼看天亮了,仍然是难分难解。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杨妙真故意为之,她的坐骑突然马失前蹄,一个趔趄,眼看杨妙真就要跌落马下,说时迟,那时快,李全一催战马,枪挂马蹬,纵身飞起,两手相托,牢牢地接住了杨妙真正在跌落的娇躯,她一身娇嗔,妥妥地跌落进李全铁塔般的胸怀,全场一片欢呼……
从此,两家兵合一处,将成一家,以马亓山为基地,竖起抗金义旗,招兵买马,训练士兵,四方豪杰闻讯而来,一时兵强马壮,军威大振。与金兵数次交战,连捷连胜,金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义军乘胜追击,迅速收复山东失地,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一支抗金劲旅,被南宋朝廷封为“山东忠义军”。
参考文献:
《宋史.李全传》记载:李全者,潍州北海农家子,同产兄弟三人。全锐头蜂目,权谲善下人,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初,大元兵破都,金主窜汴,赋敛益横,遗民保岩阻思乱。……杨安儿起,掠莒、密,展徽、王敏为谋主,母舅刘全为帅,汲君立、王琳、阎通、董友、张正忠、孙武正等附之,余寇蜂起。……大元兵退,金乃遣完颜霆为山东行省,黄掴为经历官,将花帽军三千讨之,败安儿于阑头滴水,断其南路。安儿轻舸走即墨,金人募其头千金,舟人斩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