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谈戏
文/朱海明 诵/雪花飞舞
丝竹锣鼓瑶琴磬,檀板箫笛凤翼笙。
唱念做打皆上品,千年雅韵集大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名曰“中华戏曲”,由于特定的内容,须要引用典故,并注释如下:
丝竹,即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用于戏曲伴奏,亦泛指音乐。《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
瑶琴,即用玉装饰的琴,可用于昆曲伴奏。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磬则是古老的打击乐器,用于拍节。
檀板,因用檀木制作而得名。鼓和板在戏曲伴奏中起乐队指挥和把控舞台的作用。唐玄宗时,梨园乐工黄幡绰(chuò)善奏此板,故又称绰(chuò)板。
箫笛,指洞箫和笛子,可用于戏曲伴奏。以玉屏洞箫和龙凤双笛为顶级佳品。
凤翼笙,吹奏乐器笙的美称,京剧程派伴奏中常用。元代陈谟有“瑞气浓薰海色晴,非关上巳与清明”的诗句。
唱、念、做、打,是戏曲演员的四项基本功,也是戏曲舞台上一刻也离不开的表演手段。绝大多数戏曲演员都是从七八岁时学起,称为“幼功”或“童子功”。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最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
雅韵指雅正的韵律。东汉蔡邕的《琴赋》:“指掌反覆,抑案藏摧,於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诗中指高雅艺术。
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华戏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昆曲、京剧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并作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走遍了全世界各大舞台,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我8岁接触戏曲,研究昆曲和京剧40余年也算略知皮毛,京剧脚本《春江恨》曾被推荐到北京京剧院筹拍,还写过不少戏曲的诗词,所以自称国粹派,而且是正宗的。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