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心中的圣地
2024年5月12日清晨,我们孔子学堂一行二十人,在张老师的筹划下,怀着激动的心情,兴致勃勃陆续来到辽源火车站,开启了大家盼望已久的心中圣地一一山东曲阜之行。
临行前,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学堂家人制作了横幅,购置了凉帽,为团队彰显了核心思想及精神风貌。列车上,家人们相互分享着各自带来的丰富食品,其乐融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诉说着通过和老师学习圣贤文化,使自己及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路程虽然遥远,但家人们毫无倦意,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山东曲阜。由于老师夫妇的提前安排,使我们入住了温馨、宁静的旅店,为第二天的活动,创造了先决条件。
13日早上,清风习习,霞光万里,家人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三孔文化园",为了更好的了解园区历史发展过程及思想内涵。老师夫妇请来了导游员,并每人配发了耳麦。通过导游的详细介绍,使我们了解到曲阜是鲁国的都城,是圣人孔子的故里,在一片优雅祥和的音乐氛围中,开始了“三孔文化园”之行……
一、孔庙
来到孔庙正门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墙壁上的“万仞宫墙”,它不仅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城墙,更是圣人儒家思想精髓高不可攀的象征。“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孔庙第一道门。曾经有人说,孔子的学生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老师不相上下。子贡听到后马上解释道,我怎么能和老师相提并论呢,假如把学问比作一道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一目了然(因古代的时候,一仞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尺),而老师这道墙却有数仞之高,他的深奥思想在门外是看不到的,只有入门后才能知晓。后来人们就用“万仞”来比喻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
进入孔庙内,了解到现在的孔庙是经过历代,特别是明清两朝修缮完成的,其建筑仿照皇宫所成。布局以对称式九进庭院,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同时向左右两翼均衡展开,在空间上层次分明,主体建筑大成殿雄居中央,周围建筑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庭院中有许多千年苍松翠柏,虽久经风雨,历尽沧桑,穿越千年,屹立至今,象征着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大成殿寓意圣人及上古尧、舜、禹及周文王、武王等历代先贤之大成,恰如其份,名符其实,使我充分感受到了“大成至圣先师”的深刻内涵。
二、孔府
然后我们又来到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圣人嫡长子、长孙居住之所,也是孔家后人恭迎皇帝、迎接圣子、祭孔、婚丧等大典活动的场所。孔府大门气势辉煌,其中有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其中“富”字无头,寓意“富贵无头”。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其中“章"字一竖到顶,寓意“文章通天”。在孔庙的后花园里,有一株“五柏抱槐”的奇特景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说是五柏,其实就是一棵松树,由于年代久远,或遭遇雷劈电打,把松树劈成了五瓣,在这其中又长出一棵槐树,虽然不是同种,但是同根,不分彼此,互不滋扰,展示出“大爱无疆,相互包容”之势,体现出风雨同舟,和谐共生的圣贤文化的特征。
三、孔林
接着家人们坐车来到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现已有2500年的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历时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葬群,不仅有圣人孔子的坟墓,而且有超过10万他的后裔也葬在这里。园内有无数的古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象征着孔氏家族,穿越千年,生生不息,后继有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默默地来到圣人墓前,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首先唱诵了《礼运大同篇》,并敬献了花篮。老师发表了祭辞,介绍了我们孔子学堂一行20人此行的意义及目的,高度赞颂了圣人孔子的丰功伟绩,及对后世乃至世界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最后,家人们井然有序,怀着对至圣先师的崇敬之情,在“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前,举行了庄严的叩拜仪式,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反省过去所犯的各种错误,为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教育课,并宣誓要继承圣人的遗志,学习和弘扬儒家文化,造福更多的有缘人。通过这次生动的现场课,加深了大家对圣贤文化的热爱和深层次的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回到辽源后,在学堂举行了曲阜之行座谈会,家人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旅行。并为自己是中国人,以及有幸学到圣贤文化而感到骄傲,决心在老师的教导下,继续学习和传承圣贤文化,立住本位,行好家道,学以致用,让更多的人走进孔子学堂,改变命运,造福一方,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辽源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孔子学堂 葛金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