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里 人
文/铁裕
山里人如山野一样宽厚、朴素;一样雄浑、巍峨;一样坚毅、顽强。
山野的朴实就是山里人的真诚;山野的傲然就是山里人的姿势;山野的稳重就是山里人的坦荡。
山里人的脸庞,就像那古铜色,神色淳朴而安详;
山里人的心灵,就像那广袤的天宇,澄静而空旷;
山里人的情感,就像那江河水,激情奔泻而豪放;
山里人的个性,就像那山上的青松,伟岸而刚强。
在那婉蜒、曲折的山路上,山里人潇洒地甩着响鞭,驱赶中暮归的牛羊。
一曲曲醉人的山歌,从山里人的嘴里吼出,在山谷、沟壑;在原野、平川;在路旁、河边,一阵阵回荡。那悠长、顿挫的歌声呵,唱出了山里人的粗犷、豪迈、苍凉。
生活在山中,山里人走的是弯弯的山路。在悠悠岁月中,山里人在来来回回中,摸索着向前行走的方向;
生活在山中,山里人目睹了四季的变化,昼夜的更替。随它春去秋来,莺飞草长。山里人呵,依旧怀揣着美好的心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山岗;
生活在山中,出门便是山,山里人面朝黄土躬耕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山里人最古老的生人生公式。在这种公式中,他们无忧无虑,简单而爽快、潇洒而惬意。他们朝看旭日东升,晚看悠荡的月亮。
在日常生活中,爬山是一项体育运动。山里人呵,只因他们天生的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困苦,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与健康。
风雨中的日子在一天天演绎、变化。天色如电影,山里人常常兴致勃勃地仰头欣赏。
那傲然耸立的山野,悠悠飘荡的白云;那弯弯曲曲的沟壑、蜿蜿蜓蜓的山路;那苍翠挺拔的丛林、萋萋生长的野草,是山里人独有的风景。他们世世代代总是看不厌,日日月月都在仰望。
山里人不像城里人的生活那样紧奏,也不像城里人那样为工作奔忙。他们不需为生活发愁,不必为找工作烦恼。那一亩亩肥沃的土地,就是他们人生的操练场。
山里人闲时聊天,出门看天,吃饭望天。这是山里人的格言,他们就是在这种格言中,一代代的成长。
那掌上纹脉,如纵横的阡陌,山里人无怨无悔,走了一生一世;那粗糙的手臂,似山中的大树。山里人的命运,就这样深深地根植在泥土中。那厚厚的岩石,那嶙峋的山梁,一如山里人古朴的思想。
山里人以自己特有的信念,顶礼太阳,膜拜月亮。
粗犷、悠扬的民谣,满山遍野跌宕,流荡,荡除了山里人的忧愁与烦恼,荡宽了山里人的心房。
山里人年年岁岁用心灵与土地亲吻,吻出了一种美好的期盼,吻出了他们淳朴的愿望。
那山上的岩石,常常与云相望。山里人就日夜唠叨:外面的风光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乡美。树高千丈,落叶总要归根。这流传千年的古训,山里人天天在讲。
谁看懂了那如弯弓的劳动姿势,谁就明白了山里人的勤劳,也就读懂了山里人的梦想。
2024年6月一17日。
作者简介: 铁裕 云南人笔名: 一荒玄。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江西作家文坛》《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19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