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日折射关公文化
文 : 杨宇峰
农历五月十三,民俗传说是关爷磨刀日,也称雨节。这一天要给关爷上供、敬香,以祈天降甘霖。
关爷磨刀日,始于何时无考,据说是起源于我国北方。五月是北方缺雨的季节,人们盼雨心切,便借关爷磨刀必然用水而逼迫天公下雨,这种“坏处却从好处想”的心理,促成了将五月十三定为磨刀日,总盼其能够得以应验,并成了一种磨刀日祭祀关爷的习俗。
邯郸、峰峰一带地处北方中原地区,农历五月是夏播的关键时期,所以十分重视五月十三老关爷磨刀这一节日。“大早不过五月十三”,“五月夏播盼雨淋,有雨无雨定年景”这两句民谣,反映了人们盼雨的迫切心情,总希望这一天关爷借雨磨刀。
但这天下雨并没准头儿,一旦下了雨,人们就高兴地说:“湿磨耐”。若不下雨,就说:“干磨快”,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
在中国诸神中,将五月十三日确定为关爷磨刀日这一雨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而且其久经不衰的习俗,折射出的是一种关公文化,这无疑是古时朝野上下对关公情有独钟崇拜的精神寄托。
关公,名羽,字云长,是东汉末年名将,人称“美髯公”,河东解梁(今山西运城市常平村)人。
他与刘备、张飞结义起兵,共建蜀汉大业。平定西蜀,督师荆州,曾经大破曹军。
一部《三国演义》,凸现关公的传奇一生,记载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护送刘备两位夫人千里迢迢去寻结义兄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东吴单刀赴会、抗魏水淹七军、被蜀汉封为五虎上将之首、从容自如任神医华佗刮骨疗毒等,突出表现了他的忠义勇武。
关羽逝世后,逐渐人神一体化,被民间尊为“关公”,“老关爷”,“公帝”。而且在全国各地建关公庙为庙宇之最,甚至海外凡有华侨聚集的地方皆尊奉关公神位。
关公因德乃刚乃正乃忠乃义,被历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将而侯而王而帝圣,是少有的历代皆受到不断敕封的神明之一。
数千年来,关公以“武圣人”之尊与文圣孔子先师齐名,倍受海内外炎黄子孙顶礼膜拜。
在儒教中,还尊称关公为关圣帝君、文衡帝君。
关公是一位上至帝王、下至士庶尊奉的神明;从明至清,都列入国家祀典加以祭祀;是早自汉朝以来,渐渐融合儒、释、道三家而为一的民间信仰。
民众以其信守承诺,敬其凛然正气,奉之为驱邪除恶,扶正保民的大神;
士人以其熟读《春秋》,乃文乃武,忠义正直,奉之为道德偶像;
将士以其神武善战,雄韬大略,奉之为克敌制胜的军神;
商甲以其助曹操请战却敌,必是上马金、下马银,奉之为招财进宝的财神。
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各地都举行关帝庙会祭祀关公,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可见关帝在民间信仰之浓厚。
关于五月十三祭祀关公,有几种说法:
一、关公诞辰
最早官方“专祀”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公诞辰,此为明世宗嘉靖皇帝为关公钦定的生日。《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
二、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日子
浙江临海杜桥一带认为五月十三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当地旧俗,有弟兄或姐妹结拜的,常选这一天,准备牲醴香烛,到关帝庙,先诣拜关老爷,再山盟海誓、义结金兰。
浙江温岭各地每逢五月十三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民俗活动。每年的这一天,“少年争赴关庙焚香结义,或舞刀,或角力。
三、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
传说农历五月十三也是关公赴单刀赴会的日子。三国时鲁肃邀请关羽渡江赴宴,设计在宴会上逼迫关公归还荆州。关公单刀赴会,以智勇制服对方,安全返回荆州。
四、关公磨刀立威的日子
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会携带青龙偃月刀降临人间,这一天也叫“磨刀期”、“关公磨刀日”。
关帝磨刀,老天爷要降雨作磨刀水,这雨便叫“磨刀雨”,这一天也叫“雨节”。
磨刀节的习俗始于北方,随着关公的人格魅力逐渐被彰显,磨刀节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至全国各地。
宋真宗时,蛟龙为害闽南一带,用尽各种方法都无能为力,真宗于是求助于张天师。张天师遂派神将关羽前去除龙,关羽苦战得胜。真宗感关帝神力,封其为“义勇武安王”。
为了防止蛟龙再次作祟,关公于每年的五月十三日在南天门磨刀,以警告蛟龙。磨刀发出的声音就是打雷的声音,磨刀的水流到人间就是下的雨水。
关公磨刀节自宋至今,已历千年,兴盛不衰。
仁义礼智信诚忠勇,从古至今,这八个字兼具的人是极少的;人活一世如果能做到这其中的一字,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关老爷这八个字全备,这就是四海九州同尊共奉关公的原因。
其中涵的蕴关公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
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
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关公文化在五月十三磨石日中是一种节日体现,而且在古时大量的庙宇对联中,更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关公的非凡经历、英武形象、内在神韵,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现将有关颂扬关公的对联选录如下: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伏魔大帝;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源直天尊。
兄弟结桃园,初凭一旅乡师,孤胆力扶光武鼎;
英雄出草莽,终创三分霸业,千秋名噪锦官城。
青灯观青史提青龙偃月;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
一部春秋文夫子;
千里单骑武圣人。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友子龙师卧龙龙友龙师。
身在曹营心在汉;
明保魏王暗保刘。
知我者惟其春秋乎,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
目中人大哥三弟;
心上事北魏东吴。
秉烛春秋,大节至今昭日月;
满腔忠义,英风亘古振纲常。
丹凤眼识破曹魏;
卧蚕眉量透吴兵。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裂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惊心。
赤面赤心扶日月;
青龙青史镇乾坤。
豪杰遂为圣人,绍文宣而兴起;
英雄得称夫子,开武穆之韬钤。
温酒斩华雄奇功有誉;
险关放孟德大义无声。
结三义保二嫂心存一主;
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先武穆而王,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西一人,山东一人。
五更一卷春秋明大义;
千里单骑日月映丹心。
清夜读春秋,一点烛火昭今古;
孤舟伐吴魏,千年浩气贯乾坤。
驱赤兔追风马敢闯百阵;
挥青龙偃月刀勇冠三军。
异姓如同胞,挂印封金,哪敢忘刘哥张弟;
三分思一统,单刀匹马,一定要伐魏吞吴。
正气千秋在;
英风万古存。
与刘张结生死弟兄,居挑园之仲;
同孔孟并圣贤人物,佑华夏而神。
桃园一日兄和弟;
竹帛千秋姓与名。
忠盖神州气啸千古堪绝唱;
义参天地名扬万世有英灵。
金鞍银镫赤兔马;
蚕眉凤眼美髯公。
大义参天,壮士仁人齐頫首;
英雄盖世,善男信女也倾心。
2024.6.16 于润心斋
编辑刘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