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关颂
(歌行体)
作者:魏振中
少习险峻关门横,
千年古塞挡兵戌。
锁钥贤达帝王梦,
演绎福祸异与同。
秦王出关统天下,
东顾六国无抗衡。
怀王贪羡商於地,
被骗入关难去从。
刘邦巧抄商於道,
先到咸阳成帝雄。
闯王商洛练兵马,
出关直取北京城。
可怜干臣大梁造,
自毙自法断前程。
万千贤达骚客辈,
过往关口逐利名。
成败悲欢云烟过,
畄下诗篇映苍穹。
元白酬答抒高义,
铿锵诗韵飘数峰。
千年故事说不尽,
新时又有新勋功。
贺龙关侧战刘部,
凱旋笑声震耳聋。
核桃种植名声远,
八方才俊会古城。
总理亲签嘉奖令,
主席批示全国行。
幸喜当今重文化,
古城研发上日程。
但愿盛世开鸿运,
武关新姿压群朋。
【注】
(1)19行,元白,指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曾先后任唐朝左拾遗。
(2)23行,刘部指国民党刘振华部队。贺与刘曾于1932年在武关激战。
(3)25行,关于核桃种植一说。解放后,以武关人李朝良为首的“八一”生产合作社,滿山遍野种核桃的经验,得到商洛地委的肯定,並在全区发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号召,並上报中央,毛主席看后批示全国学习。1958年9月,全国十六省市在武关召开现场会。同年12月,国务院给武关公社颁发了奖牌。
【武关遗址简介】武关遗址,又称少习关,城址在少习山峡谷,延伸出高50余米,长1500余米,宽500余米的石质似壶状台地上,城周长1.5公里,城墙夯土板筑,内外青砖包砌,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既已建置,因山为名。战国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为向东方国炫耀武力而改名“武关”。
武关遗址有东、南、西三座城门,青砖券洞式城门,上建重檐歇山城楼。东门额刻“武关”二字;西门额刻“三秦要塞”四字。均为清嘉庆六年(1801年)维修武关城时仿刻。历经战乱沧桑的武关城,屡建屡毁。现城址为明成化二年(1466年)在原址修筑,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南门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军阀拆毁。1974年东、西门及城楼又被全部拆除,城墙被拆毁。但长约800米曲直完整的武关街道,仍保持着古老而淳纯朴的明、清式民居的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