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如马,未停蹄
作者:文念
父亲如果健在,如今该90岁了,我照例会在自己的饭店摆上酒席替他老人家庆生,兄弟姊妹簇拥着父母其乐融融的场景依稀还在昨天,然而,随着父亲的病逝,这一奢望已永远地定格于9年前的5月22日,从此,父殇如斯寸断肠;思念如马未停蹄……
一、祭父文
愁锁紫金,泪溢汾浍。风雷动容,新田瞩目。天人同悼,父亲仙逝。
二零一五,五月二二,时间定格,一时三分。八秩老翁,与世长辞。惊闻噩耗,霹雳轰顶!姐妹兄弟,捶胸嚎啕。幽冥永诀,俯首叩拜。举旌甩幡,地暗天昏。
父亲一生,坎坷备历。祖父早年,病魔缠身。维持生计,祖母顶天。兄妹相依,苦度时日。心酸往事,不忍提及。父亲生性,俊外慧中。恰似劲松,心坚意决。不屈不挠,冲出条山。康杰勤勉,并州苦读。天道酬勤,蟾宫折桂。复下淮海,幸至首都。兵器五院,设计蓝图。支援三线,又到春城。转战故里,耕耘紫金。累累硕果,有口皆碑。
父亲一生,含辛茹苦。为了儿女,备受煎熬。一己工资,养活全家。节衣缩食,兼济姑母。乡邻有求,慷慨解囊。退而不休,老当益壮。苦累不言,蜡炬成灰。德存后世,劳苦功高。
父亲一生,和睦邻里。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忍辱负重,忠厚贤良。孩儿楷模,堪称典范。卧病之前,父亲尚健。能跑能走,身无大碍。能吃能喝,理当高寿。岂料暮年,身染疾病。兄弟姊妹,伺候左右。照看有加,别无怨言。可恨痰阻,竟赴黄泉。天年寿终,速归帝乡。悔不当初,心如刀绞。
悲哉老父,百喊莫闻。满腔悲情,两行酸泪,无语凝噎。痛哉老父,肝肠寸断,血泪沾巾。跪乳反哺,情何以堪?寸草丹心,难报春晖!父已逝去,仙迹难觅。我等姐弟,理当秉承父德,认真做人,踏实做事,齐己育后,团结友爱,孝敬老母,乐享晚年。
追忆往昔,痛心疾首,父亲恩情,如山似海。纸薄情深,笔拙意远,才思十分,难表父恩于万一。唯愿父亲,常入梦境,黄泉坦途,一路走好。絮酒焚香,聊表寸心,父亲在天有灵,来偿来品。
安息吧,父亲。
二、父亲周年祭
多么熟悉的身影,陪我半生风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带我出山凹,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扶养我长大,教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此前五音不全的我,自从父亲去世后,几乎天天都陷在这悲伤的旋律中无法自拔。
父亲离开的日子,才觉得天塌地陷的难过,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人前甚至不敢抬起头;没了父亲的日子,还是习惯的早起去照顾您,床上再不见父亲的身影,只有墙角的轮椅在孤零零的哭泣;没了父亲的日子,再也无心去打理生意,因为父亲永远也不会到店里来;没了父亲的日子,您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浸透你心血的一篇篇日记,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寄托……
犹记那年父亲节,我在微信里给父亲说:伤要自己好,痛要自己忍,告诉自己要坚强!谨记慈父教诲: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于是我打起精神,重整旗鼓,又勇敢的去迎接阳光。
近一年来,我悉心品读您的日记,如同和您促膝谈心,我感到您伟大的人格魅力,您一生所有的艰辛和不易,您对故乡一草一木的深情,您对祖父母的恩情,您对妻儿的亲情,您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以及所有与您共事之人的大度情怀等等都不一而足的倾注笔端,我深深的被您真诚朴实的言语感染着,同时又陷入深深的自责:女儿太不孝啊,那么不理解您的苦衷,在您精神恍惚需要照顾的时候,有时居然还给您脸色看,甚至都没能和您有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可女儿对您所有的不该,您都照单全收,一一包容。
距离您的忌日越来越近了,我不能听人提及您,因为会禁不住会哽噎神伤。有时候,我有一个奇怪的错觉,总是想现在如果是去年的某一天,我是在替父亲穿衣,抑或是正在给他理发,还是在喂父亲吃饭呢;有时候,在公交车上,我又分明会感觉到父亲的气息,莫名的臆想,如果时光退到去年,也许父亲就坐在我身旁,我一定要牵着父亲的手,陪他慢慢走,这会是怎样的暖意融融呢;有时候,面对不明就里的人对父亲的诋毁,我会正告他们,做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还是不要走了风水,留些口德为好。想起父亲在最后的日子,竟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以至于好心人把电话打到店里,先生和弟弟心急如焚的寻找时,父亲那无助的神情,我的内心便会涌起阵阵酸楚,如今,似乎一夜之间感受到父亲所有的不易和伟大,只可惜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祈求父亲在天有灵,原谅女儿的不孝。
在父亲的忌日,我可以欣慰的告诉父亲,我们姊妺兄弟都很好,您放心不下的妈妈也很好,我知道,这一切一定是父亲在天护佑神助。
文字权且当烧纸,清香一柱到天堂:愿父亲安息。
于2016年5月22日
三、 清明怀想
岁岁清明,又近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泪眼婆娑念父亲
弹指近两年
孩儿泪沾巾
几回回入梦
父亲音容依旧在
怀念父亲,不忍提笔
怎一个“恸”字了得······
父亲年少多磨难,
智慧勤勉苦求学。
高小康中到太原,
太机学院三年整。
学有所成进首都,
设计五院显身手。
支援三线下春城,
孝老敬亲回故乡。
献身兵工转风雷,
紫金山下勤耕耘。
劳累一生无怨言,
人送雅号“董炉子”。
与人为善称高邻,
虚怀若谷儿楷模,
儿成女就该享福,
天不怜见病染身。
求医问药终乏术,
遗恨终生痛断肠。
叫声父亲儿不孝,
您老天堂可安好。
生前陪护一年整,
世事难料赴黄泉。
顿觉天塌又地陷,
哭天抢地您无应答。
假如您不曾养育我,
如今我又会在哪里?
假如您不曾爱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怎样?
假如您没带我出大山,我的世界岂会如此的精彩?
回想年少的顽皮,
您扬手却打在自个身。
再想顶嘴不谙事,
您心急如焚添白发。
又想成家立业后,
您看护外孙更操劳。
一个儿女一条心,
三双儿女您操碎了心。
积劳成疾您已耄耋,
蜡炬成灰您从不悔。
伟大的老父亲啊,
子欲孝而亲不待,
父爱如山情似海,
结草衔环难报恩,
如果有来生:
祈愿角色相互转,
换女儿好好疼爱您;
祈愿敬爱的老父亲,
天堂安好佑子孙。
(注:父亲退休前搞“冲天炉设计”)
——于2017年清明前夕
四、念悠远
念
父恩
巍如山
渊渟岳峙
几回回梦里
音容依旧泪醒
犹记毕生勤俭德
不忘恩山义海情深
满腔思念何处得安放
清风明月到天堂爱如故
马不停蹄笔底小老板
谨记责切疼深首赞
精神遗产留子孙
笑貌还似从前
复频频臆想
肝肠寸断
绵密远
悠悠
思
—— 于2018年清明
父亲年轻时可谓一表人才,眉宇间英气逼人,就像时下的流行语,也是酷帅的小鲜肉一枚。记忆中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小时候,我曾经怀疑父亲是孙悟空化身,不仅力大无穷还会变戏法,每次探亲回家,水缸满溢,柴垛高涨,就连猪舍都清除的得干干净净,家中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焕然一新,总之,父亲回来了,家里就如同过年一样,哪里都透着亮堂的喜悦。
父亲是勤奋的,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兄弟姊妹们。父亲是五十年代当地方圆几十里唯一的大学生,他求学时所受的苦是难以想象的,每年清明回乡祭祖,路过老县城他的母校时,父亲就像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骄傲而自豪地给我们讲起曾经的往事。
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一个倔强的身影,不论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霜肩扛干粮,正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疾步奔走,每周来回七八十里从不间断,功夫不负苦心人,父亲不懈的努力最终金榜题名,走出了大山,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父亲勤奋上进的精神如同血脉渗透进我的灵魂,今天能在这里写这些文字,我想应该是缘于父亲潜移默化的熏陶吧。
父亲特别爱干净,也许是和母亲两地分居的原因吧,他从来都把自己拾掇的清清爽爽,我打小就喜欢父亲身上散发出来的肥皂香。父亲还写得一手好字,记得每逢春节,父亲总会在小年夜前赶回家中,给乡邻们写一幅幅对联,每每此时是我最开心和骄傲的时候,既可以帮父亲裁纸研墨,又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有一个“干大事”的父亲!一堵那些说我们家中“无男人”而挤兑小瞧母亲的势力小人的嘴,算是替母亲解解气吧,而这点小心思缺没能逃过父亲的火眼金睛,他总会循循善诱地说:与人为善,善及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在帮自己。这些话在我二十几年的生意打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与客人沟通,怎样才能让顾客满意,只有站在顾客的立场想问题,就往往立于不败之地,这或许是事业风生水起的经典法宝吧。
父亲一生节俭。想起这些,真是打心底替父亲叫屈。父亲啊,您委屈了自己一生!父亲一生为四位老人养老送终,包括我的亲爷爷奶奶以及父亲的叔叔婶婶,抚养三双儿女还接济姑母家庭以及四个表兄弟。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潜能,像父亲这样仅凭一个人的工资,那真是宁从牙缝里抠呀,听父亲的一个同事讲,父亲最悽惶的一餐竟然是窝头蘸咸盐,令我揪心泪崩!
可想而知,为了子女长大,上学,就业,成家,父亲承受了多么沉重的压力,而如今,当我们一个个儿成女就,享受着父亲所给予的这一切时,内心对父亲的歉疚和敬仰真是无以复加。
梨花风起正清明,晨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惊起清梦几许,父亲,昨夜又梦到您了,今天记下这些文字,权且当作坟前的烧纸,请您收下吧。在这个清明来临之际,我可以欣慰的告诉父亲,您的儿女孙辈们没有辜负您的心愿,个个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人人家庭和睦,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的伺候老母亲,母亲身体健康,颐养天年,我深深地感到,这都是您福荫泽后,在天护佑的造化神功!
父爱如山,感谢父亲,感恩父亲!
【附:父亲的日记其中之一篇《小老板》
心语:父亲是个非常内敛的人,从来不会随意赞扬谁,我误以为自己再努力也不会达到父亲的期许,及至看到父亲写的关于我的日记(父亲的日记中每个孩子都有记载),居然如此的肯定他的三女儿,(姊妹中我排行老三)实在喜出望外,原来我在他老人家眼里竟如此能干,如此美好!第一次看到父亲写这样的话,不惑之年的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终于让父亲满意一回!只可叹“昔人已乘黄鹤去”,唯余遗憾空悲切……
小老板(父亲字)
三女儿景年,66年出生。当时我在北京五设计院正难过呢,五院革委造反派批我“白专道路,只专不红”,为了不忘“文革年代”,就给三女儿取名“文年”。斗转星移,岁月匆匆,三女儿上学后,家里老人为了让三女儿和大姐景娃,二姐景文名字相连,就改叫景年了。
这孩子自小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却也嘴甜乖巧,学习刻苦认真。高中毕业后,只因家境贫苦,闯入社会“打工”,平陆玻璃厂,风雷陶瓷厂都干过临时工,幸运的是平阳机械厂到我单位招工,有百余名报考的,三女儿竟考了第一名,顺利进平阳,我托人找宿舍,新春又给她师傅送礼拜年。三女儿在平阳工作认真,吃苦耐劳,坦诚处事,热情待人,因此深得班组同事的喜爱,节假日总有伙伴们相互看望关照。平阳厂工作两三年以后,只因兵工厂不景气,主要是三女儿不甘寂寞,她不愿意端这个铁饭碗,不听老人劝慰,她要自己闯世界,果断回风雷,要开一个属于自己的饭店。转眼三年多时间,她勤学苦练,自己烹调,饭菜味道可口,量足实惠,平民百姓赞声不绝,她经常从凌晨5点忙到晚上10点多,中午更是门庭若市,用餐者挤满小店,女婿下班后也赶快帮忙,有时她老妈前去,也最多是唰唰碗筷,我只能是看着干着急,帮着带带小孙女去玩。晚上又得马不停蹄(三女儿属马)忙的焦头烂额,大汗淋漓,用餐者还是络绎不绝,她俩没有星期天,从不间断,心里真不是滋味,有时叫姊妹们前往帮忙,三女儿就一个字“累”。
苦苦耕耘,就有收获,他们买房据说花五万多,没有要别人一分钱,全靠自力更生。
99年12月26日】
时光匆匆,岁月如流,又是一年父亲节,置身长安,遥望晋南,往日文字,连缀成章,情深几许,再诉衷肠:原来“父亲是一本书,没有华丽的词句,只有道不尽的真实”;原来“父亲投入的每一点爱,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