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黎明的曙光一点点驱散浓黑的夜色,这个世界开始慢慢地苏醒。
出去晨跑,看到街边卖瓜的摊位旁睡着一个男人。时间尚早,他还没有起床,那露在被子外面的黝黑粗糙的脸和凌乱的头发,让人不由生出阵阵的心疼。
我不知道他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为了守住这个摊位,为了省去来回路上的折腾,一张破旧的床垫,一床被子,就是他夜晚的家。虽是盛夏的六月,西北小县城凌晨五点多的街道上,依然有一些清冷,我不知道他在街头的夜风中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我只知道他肯定是想多挣一点钱,给那正在读书的孩子, 给那年迈的父母。
近年来,我所在的街道除了餐饮外,还集中了许多卖瓜的人。整条街道停放着大大小小的车辆,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瓜果。那些大一点车子的主人,晚上大都睡在驾驶室内。整个夏天,甚至秋天都是这样。
那些或高大或瘦小的身子,整个季节的夜晚就那样蜷缩在逼仄的驾驶室内。有的因载货的三轮车太小,就干脆睡在街边。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的父亲,只知道他们有孩子要供,有父母要养。他们肩上驮着的是整个家庭的幸福,是每个孩子的未来。也许他们不善言辞,也许他们表达爱的方式粗糙笨拙 ,但所有这一切都抵挡不住他们对儿女那份真诚朴素的爱。
我记得有一位接连开了十几个小时货车,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现自己竟然连步都不能迈开的男人,他常年在外跑长途,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是伴着孤独和疲累穿山越岭?又有多少个春夏秋冬,他和衣而卧、万里劳顿?他知道常年跑长途的危险,所以买了高额的保险,只为给妻儿留一份保障。
还有那位头发花白,在烈日下送考的身材有些肥胖臃肿的男人,看着孩子一步步走进考场,他的目光还在追随。等孩子走进考场,他却久久地不肯离去。他竟忘记了自己依然站在当头的烈日里,只见他不停地擦拭着额头的汗珠,仿佛这走进考场考试的不是孩子,而是他自己。他来回不停地踱步步,若有所思,好像笃定只有这样的等待,那孩子才能更好地答卷。
我站在罗中立的《父亲》《残雪》、王少伦《父子》等画作前,久久徘徊,凝神静思:这世间,有多少父亲,他们逆行在风中,奔波在雨中,穿过浓黑的夜,历经烈日的苦。他们那凌乱的头发,那黝黑的面庞,那粗糙的双手,那弯曲的脊背,那匆匆的步伐里满是岁月的风霜。他们宁可自己风餐露宿,忍受辛劳,也要拼尽所有,给妻儿一个更好的家和更像样的未来。
当然,世间父亲不止这些,也有鲜衣宝马、腰缠万贯的父亲 ,他们或叱咤于风云诡变的商场,或驰骋于社会某重要岗位,但他们的心中,一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女。他们也曾用厚重的手掌,托起那个稚嫩的婴儿;他们也曾用宽阔的肩膀,背负起心中的希望。有那么一天,他们也会佝偻了脊背,斑白了青丝 。但在不同的容颜下隐藏着的同样是一颗滚烫的、深沉的、充满父爱的心。
我见过一位父亲,拥有不错的官职,过着优厚的生活。但百忙中仍时刻心系将高考的女儿,他抽空亲自下厨,只因昨晚孩子无意中说她最近有点上火,没有食欲,只想喝爸爸熬的鸡汤。他站在厨房内,细心地将食物凉到最合适的温度,一一装进饭盒,然后开车送餐。在约定的取餐地点,看到女儿惊喜的神色,看她坐在车内开心吃饭的样子,那些平日工作的忙累感一扫而光。这世间,唯有温暖的亲情最能抚慰人心。
倾听风语的《父亲》:父亲的这双手啊,历经无数次打拼, 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呵护一家老小的春。父亲的那双脚啊,走过太多风雨艰辛,踏出一条幸福的路, 陪伴我们长大成人.......我的眼前,浮现出的是鞍马劳顿的父亲,是夜不能寐的父亲,是挥汗如雨的父亲,是忧思重重的父亲,是喜极而泣的父亲,是宽慰自豪的父亲;是年轻的父亲,是苍老的父亲,是富有的父亲,是贫病的父亲;是焦灼的父亲,是祈福的父亲,是失落的父亲,是幸福的父亲……
我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身份和地位,只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父亲;我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只知道一直以来他们都想拼尽全力,给予儿女们力所能及的爱和幸福。
我不知道他是谁的父亲,我只想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都能读懂并深爱自己的父亲;我不知道他是谁的父亲,我只祝福天下的所有父亲都能安康顺遂。
—— 写于父亲节
作者简介
灵犀,原名孔庆翠,女,中学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好写作、朗诵和心理工作。多次获市、县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发表省级论文多篇。多次获国家级、省级作文辅导大赛奖。
愿以文会友,希望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的真实与感动,用自己的声音来传递生活中的温暖和力量,用自己的爱心来排解您的困惑与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