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是公公的忌日,他老人家走了已有七年了。我今天准备又一年的祭日事务。依稀可见他老人家又依在自己的坟院门口,向着县城的方向张望,早早等着儿子、媳妇子、孙女回来看他。
对公公,我一直有一个心病。那就是把公公的病没有查清楚,一直想带他老人家去一趟大医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今天又想起他对我说的话: “把我领上到大医院去看看……”。那一幕幕的在我眼前浮现;让我后悔的无处栖身。您善良了一辈子,为啥走的那么决绝,叫您的儿女遗憾一辈子,揪心一辈子……
公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嫁过去听丈夫讲;公公和他的父亲是闹饥荒的时候流落到现在的老家没有走,当时公公只有两三岁。
公公一辈子老实,用儿女们的话说,就是一个连两句硬话也说不起的老人。以前生产队上最苦最累的活也是他的。他是庄农上的好手。一个队上所有收获的粮食,都是他一个人起摞。他起的麦摞、豆摞都利水,到冬天碾场的时候,没有一粒发霉的粮食。他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谁家的背篓烂了,公公就用闲时折的柳枝,三下两下就能帮忙修补好。前些年,家里的娃娃多,口粮紧张,每到柳絮飘飘的季节,公公就和村上的人一起去陕西赶麦场。公公总是挣钱最多的那一个,而且他割过的地干净、茬平,下yao均匀。主家都特别喜欢他。包产到户以后,公公家的庄农是村上长势最好的,生活一天比一天优沃,后来丈夫考上了大学,是他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公公的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听小姑们讲,婆婆比较麻利,家里家外一把手,公公比较依赖,从来不会操心家里的任何事情。
我嫁过去,婆婆已经走了,公公比较孤单。他老人家比较偏袒我。用咱们乡里人的话说,就是丈夫是吃公家饭的,而我又是干部家的女子(我爸爸是老干部)。公公家的人都比较骄傲。每次回家,只要是这个季节有的东西,公公总是第一时间给我采摘回来,夏天的豆角、杏子、山里的野草莓……他老人家烧的洋芋特别好吃,每每冬天回家,总有两颗黄葱葱、焦克克的洋芋等着我美食。我就经常领上女儿爱回去看他老人家。
他老人家一生有八个儿女,可谓是儿孙满堂。但是却从来不给儿女们争添任何麻烦。就是最后临走时,也没有喊一声疼或者说一句怨言。就连把他领上去大医院检查一下,我都没有给他实现。我越来越愧疚了;如果能够解释,我一定给他老人家说清楚没有带他去看病的原因,我一定不会让他带着遗憾走……今天,我只能用这段文字纪念我对他的思念,给他说说我的心病……
袁晓玲,基层医疗工作者,热爱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六盘山》《葫芦河》《六盘人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