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笔者写下这篇文章,缅怀九泉之下的岳父!


怀念岳父
江其田
屈指右数,岳父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多年了。这些年来,岳父的音容笑貌,时时牵绕着我,仿佛岳父就在我们中间,仍然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这些晚一辈的子女难以忘怀。
岳父姓马,祖籍河南长垣县人。60年代初期,为了支援东北水利事业,他来到当时大安县水利局机井队工作。
岳父秉性耿直,当年他带领全家来到大安县时,正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吃粮靠国家救济。因为人口多,岳父为不给组织上添麻烦,便把户口落到了县城郊区的一个叫郑大院的屯子里。当时,岳父全家8口人,仅靠他一个人几十块钱的工资度日。尽管日子过得清苦,可他从没向机井队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也没向组织申请过什么救济,有人说岳父傻,岳父听了,一笑了之。
其实,岳父是个很诚实、勤劳、苦干的人。据他讲,60年代 ,东北的天气寒冷,冬天气温都是零下30多度,天寒地冻,在外面打机井,恶劣的工作条件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岳父带领队员毅然在野外竖杆打井,一干就是一个冬天。
大安一带,因受洮儿河冲积扇影响,地下砂石层、岩石层较厚,给打井带来很大困难。岳父只上过小学,文化水平不高,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像小学生似的学习打井知识等,啃书本、做笔记,不懂的就向别人请教,不会的就拜师学艺。就这样,他掌握了一些地质构造、岩石形成等业务知识,为打机井奠定了基础。
岳父虽然说不是井队干部,可他处处都为井队上的事操心,岳母为这事没少跟他拌嘴。岳父说:“把集体的事办好了,我也有责任,再说了,节约一分钱,也是为井队今后发展啊,井队事业发展了,俺当工人的脸上也光彩不是,这叫啥?这就叫‘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呀!”
到了70年代末,岳父的孩子们都陆续长大成人了,有的念完了初中,到了工作年龄。本来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城安排在井队作临时工的,可岳父就是不让 。他说:“俺不能为了自个儿女的利益,给领导找麻烦,出难题。”就这样,岳父的大闺女、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至今仍然留在农村务农。每当说起这些,当闺女、儿子的也理解父亲的心情。
岳父在大安县机井队,一干就是31年,1989年,他从打井岗位上光荣地退了下来。退休后,他还时常到机井队转一转,摸一摸机台,看一看工友,唠一唠家常,谈一谈打井上的技术等。同辈份的人,喊他老马头,晚辈的就叫他马大爷、马叔,他乐呵呵地答应着。
2002年秋的一天,我的岳父患病去世,走完了他84年人生之路。他把整个生命都留给了东北这块黑土地 ,献给了大安水利发展事业上。
岳父,您一路走好!
作者:江其田写于2024年6月16日父亲节
作者简介:江其田,吉林省白城市国土资源局退休;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白城市政协文史专员;大安市政协文史专员。
创作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写杂文、随笔、诗歌。研究国学、史学。出版散文集《其田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