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泉州即为海外贸易的繁华港口,至宋元时期,更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无论是商贾云集,还是文化交融,都留下了一段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而在这波澜壮阔的海丝路上,百崎回族乡如一颗明珠般耀眼,其接官亭更是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与荣耀。
回溯历史长河,早在唐代,泉州已是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伊斯兰教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与中原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海丝文化。1992年,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段(中国)唯一一个起点城市”,其文化地位可见一斑。
百崎回族乡在泉州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漫步在百崎回族乡,浓厚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古墓上的纹路和阿拉伯文字都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河堤旁是郑和堤,深幽小巷中则藏着明代建筑风格的郭氏家庙。这些古迹共同构成了百崎回族乡独特的文化景观。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地位愈加重要。百崎回族乡作为泉州的一颗明珠,其丰富的海丝元素和历史底蕴更是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踏入这片土地,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气息便迎面扑来,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东方世界。村口的古亭——接官亭,静静地矗立在百崎渡口的边缘,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这座历史悠久的亭子,坐北朝南,屹立于天地之间,仿佛是一位年迈的智者,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纯花岗岩的结构,坚固而稳重,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四角凉亭占地约五十平方米,亭檐四角微微上翘,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亭子的伞形塔盖巧妙地设计成向四方倾斜,与四周的景致融为一体。十二根方形石柱与中央的四根石柱共同构成了一个醒目的“回”字,巧妙地展现了百崎回族乡的伊斯兰文化特色。每一根石柱都精雕细琢,上面雕刻着伊斯兰教的宗教图案和花纹,彰显了回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底蕴。
亭内留存着乾隆三十六年和光绪二十年的重修碑记,这些碑文不仅记录了古亭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百崎回族乡的发展脉络。这些古老的碑记,宛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让人们感受到了回族文化的厚重和深远。
每当阳光洒在亭子上,那些石雕的图案和花纹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更加鲜活。在晨雾的笼罩下,古亭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宛如仙境一般。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的波光粼粼,与古亭的倒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片充满伊斯兰文化气息的土地上,接官亭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百崎回族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璀璨、神秘的东方世界。
那是明朝永乐十五年的一个春天,三宝太监郑和奉旨第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途经商旅之重港——泉州。彼时,海风轻柔,帆影点点,泉州港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海岸线上,等待着合适的风向以启程。完成灵山圣墓行香仪式后,郑和的船队靠岸,他亲自踏足百崎回族乡的土地。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一个不凡的相遇。出生于云南回民家庭的郑和,此行与他在异乡邂逅的郭仲远有着特别的缘分。郭仲远家族乃百崎的回民后裔,家族历史悠久,信仰坚定。当他们得知对岸的后渚港来了一支令人敬仰的百崎郭氏回民队伍时,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意。郑和得知这一切后,毫不犹豫地决定过江探访这支回民家族。在那个年代,太监作为钦差身份尊贵,通常只有在驿站或者官府才能接待。然而,郭仲远家族并无迎宾驿馆,渡口旁的凉亭成了临时的迎宾场所。尽管环境简朴,郭氏家族依然怀着虔诚之心,摆设香案,携同众儿孙恭候这位尊贵钦差太监的到来。郑和并没有因为环境的简朴而有所怠慢,反而更加尊重地接受了这次迎接。这次访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百崎民众心中的盛事。为了纪念这一非凡的相遇和历史的瞬间,百崎民众将那座渡口旁的亭子称为“接官亭”,寓意着对郑和来访的热烈欢迎和对历史的永久纪念。
时间来到明永乐二十年,即公元1422年,郑和在其第六次远洋航行后再踏上归途。这次他的归途并非一帆风顺,但其中一段经历却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他造访了郭仲远的居所,那时的接官亭(今日的地方行政长官接待客人的场所)承载了他的脚步和深情。他与郭仲远相交情深,两人对弈于亭中,促膝谈心,共叙天下大事,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只留下历史的韵味。与此同时,接官亭也见证了另一桩令人欣喜的事情——郑和欣然答应了郭仲远的请求,亲自为他儿子主持婚礼。那时新娘的父亲为此特意备办了一份丰厚的嫁妆。这是一份汇集了海洋深处带来的丰富珍宝的嫁妆,彰显着对女儿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郑和深厚情谊的感激之情。这份珍贵的嫁妆随后由皇家船队护航,缓缓运送到百崎渡口。嫁妆在渡口整齐地摆放,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那停放在接官亭的嫁妆展示台。此刻的接官亭不仅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喜庆的气氛,更因此被人们称为“送嫁亭”。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亭子见证了百崎回族乡与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深厚渊源。百崎回族乡的风土人情以及海外交往的传统在这个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每当提及这座接官亭时,人们都会回想起那个辉煌的岁月和波澜壮阔的历程。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经历不仅是郑和个人光辉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丰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也见证了百崎回族乡与海外交往的深厚渊源。如今,这座接官亭依然屹立于此,似乎在默默诉说着那个辉煌时代的故事。
接官亭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承载着郑和与百崎回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见证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