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第
文/李渊源
他读过研究生,比她早一年毕业,心高气傲的面试无数次后,靠写末流小说果腹。
她本科毕业,学艺术,娇嫩如水的皮肤让人看一眼便顿生怜爱。
“两个白衣少年从一栋办公大楼里刚出来,行人寥寥无几的街道上,立着一块无人问津的公交站牌。远处有一家咖啡馆,一家面馆,一座火车站。火车站前的松柏翠绿欲滴,分不清是松柏林,还是一望无际的天空。”
以上叙述的是她画的一幅油画的内容,她是学油画的,画的底色是绿色,显得忧郁。
画里画的是他俩一起去面试一个学校艺术学教师的岗位。面试完后,他们都没有提面试,只是安静地喝了咖啡,去一家面馆里点了两碗捞面。忽然,她提出想去距离县城不远的仰韶文化遗址去看看。他们的艺术史老师给他们讲,那是一类有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特征的文化。
他不去。每次面试完,他都沉溺于深深的自负当中。
这是她的第一次面试。
后来在郑州的一所学校里,同样是招讲艺术理论的老师。他们都报名了,但他在考场没有见到她。他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手机里多了一张她发过来的照片,照片以绿色为底色,全部的绿色当中,两个穿着白衬衣的青年男女走在安静的街道上,孤独的站立着的公交站台,似曾相识的咖啡馆,很熟悉却叫不上名字的面馆……
画的下面,配了一段文字:北京是梦想,渑池是现实。
那张照片的大背景是北京靓丽多彩的夜景。她说过,毕业后想去北京。
看到照片后,他想她终究还是去了北京。他便回洛阳找了份可以吃得好一些的工作,业余仍然坚持写末流小说——
“小县城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文艺青年思想的褶皱,全被表现在了他身上皱巴巴的衬衣上。他身旁的文艺女青年,浑圆的胸脯上染上了一滴油渍,远远看去,像是一枚别致的黄色别针。
他们此行是去一个县城里面试,在那儿秦王曾会见过赵王。而我在那里和文艺女青年在一家古色古香的面馆里会面。也可以算是被文艺女青年宴请,因为一如吃饭花费等琐碎事宜,都是文艺女青年打理。
那次面试后,她提出要去参观附近以女性为中心,有着母系氏族社会组织特征的仰韶文化遗址,我觉得这是对我一年来过着的朴素的艺术家生活的亵渎。我知道我这一年来,没有请她吃过一顿饭,没有送她一件礼物,甚至连瓶水都没有买给她。但我是一个艺术家,她不用以参观某种母系社会形态,来讽刺我对待现实生活的局促。那些艰辛的生活都是我原始的艺术积累,她应该为参与了一位艺术家艰难时期的生活而感到荣幸,而不是让我也去参观母系社会的部落遗址,让我臣服于现实,进而屈从于她。我誓死守卫我高尚的艺术情操,绝不向琐碎的现实生活屈服。”
这是他写的小说的片段。他把这些文字制作成了一张照片,并在照片下面也配了一句话:“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他现在干着的能让自己吃得好一些的的工作,是去别墅区给一位富商的孩子教语文。富商联系的他,见面就对他说:“听说过您的大作,您屈尊教一下我犬子的国文。”
他给她把制作好的照片发了过去,照片的大背景是富商别墅里装饰奢华的会客厅。为了更逼真一些,他还在照片下面缀上了地址:洛阳市王城大道国宝花园8号。
过了几天后,他在富商家会客厅里见到一幅全部以绿色为底色的油画,绿色的画贴在一幅拍得靓丽多彩的北京夜景的大幅照片上。他仔细看了看那幅似曾相识的画,在“北京是梦想,渑池是现实”那一行字后面,也补缀了一行小字:“三门峡市渑池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仰韶艺术理论教研室”。
富商下班回家了,他上前问肥头大耳的富商:“敢问这幅画作出于何人之手?”
富商挠了挠额头,回答道“这是女弟的作品,她上周回来专程在客厅里挂上了这幅画”。
他点头连连称赞,微笑着移步走出别墅。刚走出别墅大门,他便迅速拿出她曾买给他的绿色手机壳里套着的绿色手机,快速搜索古文中“女第”的意思,忧郁的手机背景色里出其不意地闪出来两个字:
“妹妹”。
作者简介:
李渊源,宝鸡凤翔人,1991年10月16出生,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现在商洛市文化馆工作,曾获商洛新锐作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