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禹朋讲述幸福家庭故事,汉家妹子,13分钟#微悦听71个内容
在2005年的11月26日,汉中日报的头版头条以《别样青春亦风流》的标记,报道了一位农村青年在乡村行医的故事。我就是那位被采访的青年,当年20出头。采访的记者在临走时问了我一个问题,当时的我不知道怎样去回答。
我出生在80年代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家里祖辈都是农民。因为幼年时营养不良缺钙,还患上了严重的佝偻病,直至我成年之后的多少年里,我一直都为自己平庸的相貌而自卑,但是这始终也没有阻挡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人生的追求。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艰难的求学时代,一周只用5元钱的生活费是怎么让我活下来的,我更忘不掉,我连手表和雨伞都没有,在下着大雨的凌晨,前往学校淋的像“落汤鸡”,我忘不了日夜的攻读医学知识报自考,期待比同学们多一张文凭,我更忘不了业余时间,坚持文学艺术创作,每每完成作品时都已经天亮。我那些年为什么那么拼那么努力,无非就是希望自己能更优秀,希望能遇到赏识自己的另一半,让自己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0年我从卫校毕业后,选择了在农村行医,从小酷爱文学艺术的我,在行医之余,也在国内各类文学期刊发表了很多文学艺术作品,获得了全国、全省文学系统的很多奖。出版过两本小说集,成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剪纸作品也曾获得过非遗奖。觅得贤妻开启幸福之门
如果说我的母亲给了我生命,抚养了我长大,恩重如山,那么我的妻子绝对是我生命中更为重要的一位贵人,她给了我一个幸福的港湾,让一直都在泥沼里艰难跋涉的我,看到了生活的美,也让我为了这个家,有了更强大的激情和梦想。
2007年的一天,我与我的妻子常阿苗相识了。当时,她在深圳一家高速集团当领班。
春节回家的时候,也是因为诊病而结缘。至今,我都能想起我母亲在婚前给我妻子说的话,她说我们家境一般,我的儿子身体情况也不怎么好,你这么好的长相,又如此优秀,你可一定要想好。当时我的妻子说,我选择对象的标准不是看相貌,而是看品德和人心。
2008年我们结婚后,次年就有了儿子,她从深圳辞职后回到家乡,回到我们的诊所,开始和我一起经营,也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当时公司领导多次致电邀请她继续返回公司发挥光和热。可她少年时代亲眼所见她的侄子侄女一个因为母亲去世,一个因为离异,没有母爱陪伴的心酸童年。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没有母亲的陪伴,于是她毅然放弃深圳发展的机会,留在了农村。
药房抓药,厨房做饭,家里卫生,孩子的一切,她都承揽了下来。谁能想象当时的她仅仅20来岁,就挑起家庭的担子。两个孩子从来没有让父母带养,坚持自己陪伴与教育。2012年,我的母亲患了中风,瘫痪在床,我的爸爸也年迈体衰,妻子肩上的重担更多了。在经历这一切之时,她始终没有一句抱怨。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妻子从结婚的2008年到2018年,10年内,你无法想象,她竟然坚持不使用智能手机,也让孩子养成了不看手机不打游戏的习惯。
夫妻携手传递真善之美
多年来我们经营的诊所始终坚持爱心诊疗,平价收费,多次深入宁强、南郑山区为困难群众义诊,2010年得知城固县五里坝小学只有1个老师3个学生,我们夫妻二人将我少年时代制作的剪纸作品义卖,并将所得善款为山区学校购买教具,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2012年得知宁强县大山深处一位姓张的妇女因胸部大面积烧伤从腿部取皮移植,腿部出现问题,卧床不起,我们奔波100多公里义诊,并免收一切费用,后来患者痊愈并下山照顾自己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在行医20多年来,只要是贫困户或者高龄老人,或者低收入人群,我都会减免收费。
三年抗疫过程中,妻子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民众有难,医者仁心,你尽管去给群众服务就是。我多次在一线抗疫,很多次都不能回家,家里里外琐事包括照顾孩子,她都一个人承担,在抗疫三年里,我累计核酸采样20万人次,疫情放开之后,我的妻子说,很多人都在屯药,屯那么多药,肯定存在不会使用的情况,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义诊吧,可以远程帮助他们。于是每天有数不清的回复,有上百个电话询问,我们夫妻二人从没有喊过累,甚至儿子都加入进来帮我们整理资料病例。
疫情放开后的一个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远程新冠患者义诊几百人次,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并录制新冠疫情下中成药的选择及注意事项视频,被汉中体育局云平台推荐,播放量百万次,受益人群10万人次以上。同时我们还购买了上万元的中成药免费发放给本地区低收入及无收入人群。我们所做的这些,对于一个行医者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这个家庭中,我的妻子承担了太多的难和累,但每当那些疑难杂症的患者被治好,送来锦旗之时,每当孩子通过她的教育进步之时,都是她最欣慰的时刻。
2007年的时候,因为我的医术及服务,吸引了来自汉中市区很多人的信任,大家常常周末从市区坐车或者开车来到我们家乡的小镇找我诊疗,为了给更多市民提供方便,于是我们又在汉台区开办了中医诊所,获得了汉台区很多领导及朋友的大力支持。事实证明,努力与奋斗的人生是必然有回报的,我也不负群众的期望,在汉台开诊所的7年中,通过白天诊病,晚上继续学习,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及认可,现在多数时候都是门庭若市,锦旗已经挂满了小小的诊室,每当收到信任与鼓励的时候,我都始终告诉自己,只有不断精进医术,方能对得起这些患者的一片信任。
近年来,我也多次参与汉中市委宣传部宣讲团的宣讲活动,曾在陕西大会堂及全市多县区单位,巡回宣讲“天汉楷模”“改革开放四十年”“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共计200余场。
我们的儿子陈英铭,今年15岁,耳濡目染着我的行医生活,看我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与感动,他也立下了将来要成为医生的理想,想将来成为像我一样的医生为群众服务。9岁那年,爷爷骨折后行动不便,儿子主动给爷爷说,你就在床上上厕所,我给你倒。于是3个月的卧床期,每天早晚儿子都会主动照顾爷爷直到康复。现在每周放假回来,主动给80岁高龄的爷爷洗脚、剪指甲。目前在汉中市龙岗学校读初三的他,尊敬师长,懂得感恩。他从来不玩手机不打游戏,这是真的。手机对于他来说,就像手机对我的作用一样,是一件学习工具,我们可以在上面查阅时政要闻,通过这扇窗户看到我们未知与不了解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而改变自我的认知。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儿子整个青春期,没有叛逆过,总是会和颜悦色跟我们分享学校的点滴,我们也会给予家长层面的引导与意见。在学校,他不但勤奋学习,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他曾多次担任学校大型活动主持,包括幕后的拍摄及后期制作,课余时间,在校园电台一直用声音和镜头传递和记录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值得。他一直在设想利用假期时间,走完汉中景点,坚持录制短视频,用中英文双语积极宣传推荐中医中药,以及汉中文化旅游,并于今年光荣的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们家可爱的小棉袄今年上一年级,受哥哥的影响,每天坚持阅读,坚持学习传统文化,未来可期。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幸福的家庭是需要彼此共同呵护的,需要一个上进的丈夫,贤良的妻子和懂事的孩子,需要夫妻二人不断的去学习,在生活的路上相互扶持,以家为中心,才能创造幸福,以孩子为核心,陪伴与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我们夫妻二人也一直在学习的路上,既是夫妻又彼此勉励,共同探讨与交流很多寻常的生活问题,以此来促进我的家庭氛围更加美好,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这就是我平凡而幸福的家庭故事,今天用我创作的一首诗歌,来回答19年前汉中日报记者的提问。
哪也不去,就在汉中。坐北向南,守着老城,守着乡村,守着旧房,守着承诺,汉江和栈道。守着我的妻子和孩子,这是我们最后的地址,乘坐六路公交车可以抵达的地方。守着一江东流水,和早春的旱莲,夏天的麦子,秋天的桔园,守着,一直到老。
哪也不去,就在汉中,慢慢的生长,我的地址有菜花麦苗,丹桔樱桃,有麻雀歌声和自由,有晨练的老人和初升的太阳,有邻居大妈端来的面皮和芋头,守着妻子忙前忙后的身影,和孩子成长的痕迹和笑声。守着越来越远的旧生活,和花园的柴胡、桂枝、甘草,这是我的最后的地址,一封信就可以到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