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道穿越五峰山
宋文东
端午节小长假前的一天,驴友君哥问我,假日里打算去哪儿爬山?我说,还没想好呢。你有目标吗?她说咱们去五峰山吧。我正在为寻找爬山目的地犯愁,便顺水推舟答应了她。
由于三天假日的天气情况差不多,因此爬山的日子也用不着刻意地去选择,哪天都行。爬山召集帖子发出后,可能是天气炎热的原因吧,驴友们报名并不积极,这也在预料之中。帖子挂到周六,报名的驴友才有七八个人,并且仅有高哥一人带车。周日就要出行,七八个人却仅有一辆车怎么行?我与君哥商量怎么办。君哥说,让高哥的车坐6个人,凑合着挤一挤吧。我说,去五峰山有三四十公里远,不是一公里两公里可以凑合一下,违章超载,可不是个小事!我俩正在微信上聊着,君哥忽然说,行了,老丁带车报名了!我赶紧翻看帖子,确认无误,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也从心底感激老丁的雪中送炭。我们每次拼车去南山或者济南周边的地区爬山,下山后都要去农家乐聚餐,喜欢喝点小酒的驴友就小酌一杯,老丁也有这个嗜好。但如果车辆不够,老丁就会主动带车,聚餐时就得看着别的驴友喝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群友们都很尊重老丁。
6月9日爬山那天,7点多钟,驴友们在市立五院附近集合齐了,便乘车沿着104国道一路往西南疾驶。刚过8点,我们就抵达了五峰山山门。一下车,火辣辣的太阳像个火球一般挂在天上烤炙着大地,树叶也像焊在枝条上似的一动不动。家住长清湖的驴友美丽的冬天骑着电驴子载着她的朋友也按时赶到了。大家拐进路旁的山林驴道,开始上山。这一段驴道多在茂密的松林里,因此山林里的气温比外面马路上低多了。

到半山亭,众驴稍稍休息,吃点水果,补充水。君哥背了个小西瓜,还凉浸浸的,众驴一起分享了,感觉好爽。大家都纷纷拿出自己带的水果或者零食彼此分享,像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道长大哥每次爬山都喜欢背着一大串香蕉,豌豆花常常带着已经切成块插好牙签的甜瓜或者小西红柿,寒梅喜欢带那种香酥的核桃和糕点……大家歇息片刻,分享了水果,然后继续赶路。
我们从半山亭往东平行走了一段大约有200米左右的山路,到了另一座半山亭。这座亭子也是建在山崖峭壁之上,红柱绿瓦,翘檐飞角,既给游客提供了休憩便利,也为五峰山增色不少。大家准备往山顶进发时,老丁跟我说,牛哥,我不上山了,我在附近转转就去山下等你们吧。我怔了一下,有点纳闷,刚想询问原因,又一想,他不去肯定有他不去的理由,还是尊重他的决定好了。有驴友调侃道,老丁是不是跟小情人有约会哦?老丁红着脸笑笑说,哪有的事,今天不在状态。我这才见老丁连登山杖也没带,可知他今天就没打算爬山,完全是为驴友们服务来了。
我们沿着石阶,一路攀登。也是巧了,石阶两边的松柏比较稀疏,阴凉也不多,爬山时就不如在林荫里那么舒服了。昂首天空,骄阳似火,万里无云,我竟然萌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我平时走路就比别人出汗多,现在额头上的汗水更是如山泉一般涔涔不断,前面刚擦,后面接着又冒了出来,毛巾就像在水里浸过似的,不一会儿就得拧一拧,那汗水哗哗如注。

登上山顶,浩荡的山风像特意迎接我们到来似的,送来了阵阵舒爽。众驴在树荫里补充了水,享受着天然空调送来的凉风,都不愿意走了。景区在山顶上树了根钢管子,上面依序固定了几块长条牌子,内容有“我在五峰山顶很想你!”等当下国内大小景区颇为流行的时髦用语。

远眺正南方,远处有一座不知名的水库,像一块巨大的不规则的碧玉卧在山坳里闪着迷人的亮光。层峦叠嶂的远山在淡烟中影影绰绰,壮美无比。近处的五峰山主峰遮挡住了东南方向的巍巍泰山,但泰山的雄姿因为见得次数多了,其形象早已镌刻在脑海之中了,即使看不到,也可以想象得出来。五峰山主峰比我们所在的山峰好像略高点,整座山峰郁郁葱葱,松柏覆盖率极高,看上去也很美。山下的景区里,古老的道观古建群掩映在绿树丛中,仅露出一角,但其典雅壮观之势可见一斑。

众驴休息了一大会儿,补足了水,然后沿着山脊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到了一处悬崖边上,可见在前面带路的高哥和书亭已经下到了对面那座山峰的悬崖小路上。那崖壁小路不宽,两人不能并肩,下面就是万丈深崖,上面是直立的石壁,猛一看有点悚人。我虽然从那里走过几次,当时也没觉得吓人,这可能与我一直坚持走悬崖小路只看脚下以及前方,不看旁边深崖的做法有一定关系,这与那句“无知者无畏”的名言其实是一样的道理。现在从侧面瞰那悬路,看得一清二楚,竟然有点后怕了。

过了悬路,绕到山峰东南,我们又下到两峰之间的一处垭口上。北面两山崖之间有一条黑魆魆的巨缝,呈喇叭状里窄外宽,最窄处不过两米宽,看起来像道“一线天”。透过灌木丛下瞰,那“一线天”里生有多棵树,其中一棵树上竟系有红布条路标,说明有驴友来这里探过险,也可能穿越过。我估计脚下的断崖至少有五六米高,如果从这里上下,大概是离不开绳索的。其实这道“一线天”我以前来就发现了,觉得它惊险刺激,因此我们是不会来这里冒险的。户外驴行,我们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则,否则一旦发生险情,哪里也没有卖后悔药的。

爬上第三座山峰,离那座最高峰又近了一步。但要爬上最高峰必须下一道断崖,接着再爬上对面的另一处断崖才行。下断崖稍容易点,但爬那道2米多高的断崖就要费点劲儿。其实那断崖并不算高,却别扭人。已经爬上去的驴友无法帮后面的驴友,后面的驴友也指望不上前面的驴友,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这就有点难为那些弱驴了。我虽然有点恐高,但因为有来过几次的经历,因此并不打怵,只是对断崖东侧的万丈深崖有点顾忌。见我有点紧张,书亭就下到我旁边的断崖下面,用手按住我在石壁上的脚帮忙。我说亭哥不用按我的脚,只要你站在那里,我有安全感就OK了。果然,我把住石壁上的棱角,一用力就跻身断崖上面的平台,然后赶快起身给后面的驴友让路。

爬上小断崖,山坡比较陡峭,前面的几位驴友已经钻进松林不见影子了。我也不知道从哪里忽然来了股劲儿,几乎一口气就追了上去。登上山顶,山脊南侧也是直立的险壁,危崖千丈,悚人心魄。奇怪的是这山顶上却没有一丝风,太阳光直射下来,烤得人颇为不爽。我只顾赶快离开悬崖边,往松林里面钻,竟忘记远眺岱岳雄姿了,直到接近那座铁塔下面才想起来,就有点后悔。我们虽然来过多次,却一直没遇见过铁塔的管理人员,也不知道这座铁塔是做什么用的。君哥大声呼叫后面的驴友,给他们指引方向。可能是君哥的尖嗓门喊来了铁塔值班员。一位老人打开值班室的窗户看我们,我与之寒暄了几句。老人告诉我们,这座铁塔是转播电视信号的。等众驴都赶上来,大家一起沿驴道下山。

离开电视转播塔不远,见森林之中有一座圆顶石屋,结构尚好,却不知道是何人所建,有什么用处。在济南南山上经常见到这种全石构造的石屋,有的高点,有的矮点,既无梁,也无椽,却异常坚固。听当地人说,这是羊倌们为躲避风雨修建的临时屋宇,五峰山上这座石屋大概也不会例外吧?

下山有石阶,从山林里蜿蜒曲折往山下伸去。也不知道这石阶为何人何时所修,看上去有点破败沧桑,似乎年代久远了。有的地方石阶比较陡峭,可以跟泰山十八盘媲美。路边有许多茂密的连翘丛,如果在春天连翘花盛开的时候来,有一路的连翘花相伴,那该有多美啊!但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错过就错过了,因为时光不等人!

接近山谷底部,又见到一处小“一线天”。这处“一线天”,就是一段悬崖石壁与一块巨石之间形成的一道空隙。巨石高达10几米,缝隙宽不过2米,长七八米,像仙人用利剑劈了一刀似的。“一线天”北端,石壁上有棵古柏,可能已经枯死,仅剩下一段枯木桩,有点可惜。

山谷出口处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了三个大字——白虎峪,掩在绿树丛中,如果不注意还真不一定能看到。以前来我就一直没发现这块巨石,今天才知道走过几次的这条山谷的名称一点也不奇怪。真是来一次有一次的发现,来一次有一次的认知。其实每一座山都是一部厚重的书,要完全读懂它,不是如你想的那样简单,觉得来了几趟就认识它了。
到了景区门口停车场,老丁就在广场边树阴里等着我们呢。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老丁说,咱们就以半山亭下面石壁上那个“道”字当作背景吧。顺着老丁手指的方向,在那半山亭下面裸露的石壁上,一个大大的红“道”字十分醒目,熠熠生辉。我说,这个“道”字妙,就听你的。见书亭捯饬自拍架子好大一会也没弄好,我说,书亭别费劲了,咱们请人帮个忙吧。

路过那处著名的“将军椅”景点,只见旁边山崖上,在一块巨石中间,长出了一棵古柏,甚为神奇。巨石上刻了“生命”两个大字,仔细品品,颇有意味。记得大明湖西岸路边也有一棵类似的树,不过那棵树是酸枣树,也是从一块巨石中间生长出来,将那块巨石撑裂为二,给人颇多启迪。

出了二道牌坊山门,太阳正好照在头顶上,那火球似乎更威风了。众驴乘车往预定的农家乐而去。
(本文部分图片借用了同行驴友之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