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公论私(杂谈)
文/江冲
诸多事由,让人浮想翩翩。
从孙中山的题词“天下为公”、革命先贤们为了新中国创立而献身的大公无私,到文化革命的“斗私批修”、“狠斗私心一闪念”,再到当今社会出现的公器私用、利用手中权力化公为私、贪污腐败等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公与私的选择和斗争问题,百年来就从未停止过。
何为公?天下为公。天下苍生百姓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为公,为大公!何为私?唯我为私。唯我独占独享为私。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则为私,为自私!如何处置公私关系,如何摆放公私的位置,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是先公后私,还是公私兼顾,是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让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话好说,实难辨,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无不如此。直到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出现,才从真正意义上阐述明确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
然而,在执行当中,执政者的道德觉悟却成了这一决策的成败关键。面临财富和权利的诱惑,是公字当头,还是私欲膨胀,是公正清廉,还是假公济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行无不风雨兼程,曲折跌宕。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垮台就是一个例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一定时间里一些方面却问题重重,特别是党风廉洁问题,两手抓,一手软,群众不满意。大家怀念毛泽东时代的政清风朗。
我在这里说一个故事:1939年冬季的一天,毛主席唯一的棉裤洗了,他就围着破棉被在窑洞里批阅文件。萧劲光看到后,建议警卫员立即领取一床棉被和一套棉衣送来,被毛主席严词拒绝。他说,我现在如果搞特殊,人民群众就会不相信你,他们就会说你不是真革命者。这件事放在普通人身,都不值得一提,可是放在领导人身上,公与私的抉择,却关系重大。上行下效,牺牲自己的利益,保持一颗初心,正是中国共产堂打得天下的根本原因。万里长征的下一步如何走下去,有诗感叹之:
一条棉裤辨初心,
领袖深思为国忱。
坦荡胸怀映无畏,
光明意志见忠贞。
恨今贪吏因钱墨,
更耻庸官悖誓陈。
旋转尚凭根本治,
重拾教化再量身。
2024-1-26初稿,6月15二稿。
个人简介:
张松,笔名江冲,山东兖州人。汉语言文学专业,现退休。在多家省市报刊发表过文学作品,创作小说、散文、诗词、歌词两千余篇\首。兼任《都市头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