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母白手建家业》
文/策马追风
父亲节来邻之际,挥笔写我的父母白手建家业。
听我的母亲说,父亲从热河省(现河北省)健昌县的二道湾子,逃荒来到了黑龙江依安县姓郑的一家大财主扛活。
这家大掌柜后来就不学好了,染上个恶习,就是腰里天天揣着一壶酒四处赌博,没用三年的时间,这位土大爷,就把30垧地全部输了个净光,在土改前几年就沦为破烂地主了,连顧长工的钱也没钱給了。我父亲是当时的长工领头人,就这样我母亲就嫁给我父亲成了家。
他俩来到托力大屯,租了一间小草房,俩人就开始,推磨做豆腐,滤出的豆腐渣就喂猪养鸡。我母親不但长得,眉清目秀还是个特别聰明有爱心的热心人,屯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去找她,在当地也算是有名气的女能人。
我父亲身体健壮,力量超群,平时话语不多,是个忠厚老实,勤劳能干的人。在农忙的时候就包地割地,他割小麦手出绕一捆,立在地上一条线;割高梁转身一刀一捆,放地整齐,割大豆像机器人一样,弯下腰,一刀、一把、一抛、一步、像走路一样,一气割到头,才直起腰。每天是不起早不贪黑,可割一大垧大豆,人称外号"飞刀手"。
农闲时候俩人再做豆腐,挣了钱就买了一头小骡子拉磨,再挣钱就蓋了间大马架草房,外屋做豆腐,屋里有南北大炕,生养了我们十名子女,都供我心念书,有的小学毕业,有的中学毕业。父亲起早是边做豆腐,边做飯。到了吃早飯时候,可热闹了,父亲是一脚蹬着炕沿,一手把勺子,每人是一勺飯,一勺豆腐脑。一家十几口,真是其乐融融啊,要是包饺子那就更快了,擀皮都是两张两张的擀,擀完向上一抛,这种画面永远忘不了
平日做豆腐,我父亲是从一里地远的土井里,每天挑40桶水,做四板水豆腐,40斤干豆腐,大豆腐厚,干豆腐薄,质量非常好,得到大家的认可欢迎,在托力屯一提张豆腐匠.没有不认识的。
母亲听说那有挣钱活,就让父亲去干,挣钱买地,买马,买车。凡是接触过我母亲的人,都说聰明,能说,赞美她有经商头脑,充满着挣钱道。父亲忠厚老实,勤劳,能干,赞美他人缘好找个好媳妇,小日子越过越好,步步高。
到土改时,有五垧地,三匹马,一头小骡子,一台车,有10口人,评为中农成分。
一晃,热爰劳动的父親,西去几十年啦。他是一名大力士,勤劳多面手。慈祥和蔼的笑容,呈现在眼前,这一件件一桩桩,劳动的身影又历历在目,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祝父母在天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