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安,远离县城的二十几个乡镇,无论是现今的泉港区还是泉州台商投资区,每逢喜宴,无论菜品多么丰富,流水席之前总有一道不可或缺的主食——乾薯粉。这道食材与做法完全一致的美食,起源已难以追溯,但在四五十年前,它便是喜事的重要标志,宣告着那场盛宴的开启。
对于它的由来,我曾有过许多猜想。早年,家家户户的生活都不易,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需要摆桌设席宴请亲朋好友。乾薯粉以其易制作、易饱腹的特点,成为首选的垫底菜品,为后续的佳肴节省成本。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猜想似乎难以解释人们对其深厚的情感。若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为何在丧宴上不见其身影?这背后,定有着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惠安,乾薯粉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文化象征。它不仅仅是当地人民的日常食材,更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承载了这片土地数百年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乾薯粉见证了无数时代的变迁和风雨洗礼,这里曾经是农业社会,人们靠天吃饭,每逢干旱或灾荒,生活便陷入困境。然而,乾薯的种植却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救命稻草。因其耐旱性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长,乾薯粉成为了无数饥民的生命救星。每当困境当前,人们便会依靠乾薯粉度过难关,这种神奇的食物也因此在人们心中获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流转,乾薯粉的地位愈发显得不可动摇。在喜宴上,它总是占据着一席之地,成为了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传承。每当宴席开启,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碗蕴含着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乾薯粉,仿佛能够感受到先辈们的精神和力量。乾薯粉成为了一种图腾式的存在,承载了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敬畏。
俗语有云:“旧年果腹不愿谈,今日倒成席上餐。”这正是对乾薯粉最好的诠释。在旧时代,乾薯粉是人们在困境中的救命稻草,那时的人们或许并不愿意过多谈及它的味道和制作过程,因为它更多地与艰辛和困苦相联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乾薯粉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它已经成为许多中年人怀旧的对象,人们会热情地分享关于它的故事和记忆。走在惠安的街头巷尾,你总能听到关于乾薯粉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制作和口感,更是关于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乾薯粉已经成为了惠安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传承。每当提起乾薯粉,人们总会充满感慨和敬意,因为它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在螺城镇的某个角落,一家名为“田岸边美食馆”的老店,仿佛是时间的注脚,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近日,我有幸再次踏入这片美食的天地,目睹了一道惠安本土菜——薯粉炒花生杂菜的制作过程。
清晨,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洒在忙碌的身影上。厨师们正专注地制作着这道富有特色的本土菜肴。首先,是对薯粉的精细调味。那是一种独特的技艺,既需要经验的积累,又需要精湛的技艺。加入适量的调料,使薯粉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接着,便是关键的一步——加水勾芡。这个过程需要精准掌握火候和时间,以保证薯粉的口感和色泽。干炒花生是这道菜的另一重要环节。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在锅中跳跃,发出“噼啪”的声响。厨师们用熟练的翻炒技巧,让每一颗花生都均匀受热,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当薯粉与炒花生完美结合时,便形成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接下来,淋上由高丽菜、小肠、海蛎等食材熬制的汤汁,更是让人垂涎欲滴。那汤汁的鲜美与薯粉团的爽滑口感相得益彰,让人回味无穷。每一口都能品尝到厨师的心血与智慧,感受到他们对这道菜的热爱与执着。
在品尝这道美食时,我感受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吃法。薯粉团的Q弹与炒花生的香脆相结合,让人仿佛置身于惠安的风土人情之中。杂菜汤的鲜美更是锦上添花,让这道菜肴更加完美。 除了这种吃法,还有一种油煎乾薯粉的做法。厨师将乾好的薯粉冷却后切成小块,入锅油煎。佐以葱、姜、蒜和荸荠等菜色,香气更浓,口感更佳。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做法虽然更为精致,但却失去了那份喜庆的记忆和本土情怀。它仅仅成为了一道普通的菜肴,无法与薯粉炒花生杂菜相比。这道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厨师们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手中的铲子,传承着祖辈们的烹饪技艺,将惠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融入每一道菜肴之中。
在这里,我不仅仅是在品尝一道美食,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一种情怀。 番薯因其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食品填充性而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而在惠安,这种主粮的创造性转化与演绎无人能及。乾薯粉只是番薯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远不止于此。
在惠安的乡村里,关于乾薯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一位贫穷的青年为了求婚,无法负担昂贵的聘礼。他在地里挖出新鲜的番薯,经过研磨、熬煮、晒干等工序制成薯粉,再精心制作成乾薯粉献给心上人的家人。这一举动感动了女方家人,最终促成了他们的婚姻。从此,乾薯粉成为了惠安婚礼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寓意着吉祥与丰收。这个传说虽然难以考证其真实性,但却为乾薯粉注入了更深的文化意义。乾薯粉不仅仅是一道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惠安的宴席上,它代表着主人的热情与诚意,是喜庆的象征。每一道喜宴上,当宾客们品尝着这道美食时,都会感受到主人家的热情与祝福。而这份热情与祝福,正是惠安人民世代相传的美好传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乾薯粉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许多厨师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元素和做法,使得这道美食更加丰富多彩。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乾薯粉在惠安人民心中的地位始终不变。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传承的纽带。
在惠安这片土地上,乾薯粉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它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生活变迁。每一次品尝这道美食时都会让人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感。而这种情感正是通过一道道美食传递给世代的惠安人民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