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路欢乐一路情
文/程增庄
那年夏季,儿子用车拉着我和两个学前儿童——我的小孙子程石和程成,到西安野生动物园游玩。回来的路上,两个小孩儿在车上逗逗哒哒,玩起了脑筋急转弯,并立下规则:一次性回答,谁错了就在他的头上搕五个崩儿。
我头仰放在座位上端的软枕上,眯着眼睛,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小孩儿游戏的开始,心想,或许把我也带回到童年走一遭。
谁先出题?俩人出手划拳,来了个石头、剪刀、布,程石赢了。
请听题:一只熊猫四条腿,三只熊猫几条腿?
程成答:十二条腿。
“错,十一条腿,有一只熊猫是残废,只三条腿”程石边说边笑,将小手指伸向了程成的头上。
接着程成出题:“小女孩儿花花有两个妈妈,为什么?”
“他爸爸娶了两个媳妇呗”,程石果断地做出回答。
“错,她是认了一个干妈”,程成照规则而行,在程石的头上弹了几下。
请听题:“九加九怎么才能得二十”?程石催着程成答。
“这太简单了,再加个2就是20”,程成不等程石狡辩,崩儿就弹完了。
程石低着头沉默了一会儿,想出个难点的难难程成,说:小宝在一个路口,遇见了一捆儿钱和两根骨头,他沒拣钱却拣了那两根骨头,为什么?
程成在思索中,还沒来得急回答,程石就笑着想搕他的崩儿,此时程成答案即出:小宝就是只狗。他很自信,沒等程石说出“正确”二字,几个小崩儿就弹在了程石的头上。
…………
两个孩子一问一答,、引起的欢乐浓浓地感染了我,我不再只限于听和笑,直起腰说:“我也和你们一起玩玩,我出题,你们俩答,答对了发五角,答不对爷爷搕崩儿”。两个孩子都点点头,表示同意。
请听题:“一棵树上落着20只麻雀,一个人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剩几只”?
“一只都不剩”,程成说出后,程石却另有答案:“还剩一只,那只死麻雀掉在了树杈上”。我哈哈一笑:“都对”,各发五角。程成有点不服,我解释说:“程石说得也有这种可能,既作了补充说明,合为一个答案,这就不能说不对,而且说明思路扩展了”。
听题:一个人在家里长得和谁最象?
程石答:不是他妈就是他爸。
程成答:和他自己最象。
我宣布:程成回答正确,程石错。给程成发五角奖励。
请听题:一个男人嘴上不长胡子,腿上不长汗毛,说话柔声细气,这是个什么人?
两个孩子彼此看看,觉着答对的可能性不大,程成试着说:是个二女子吧。程石眨眨眼睛,说:是个太监吧。
我顺便问“你们见过二女子和太监吗”?他们齐声答道:听大人说过,电视上也看见过。
二人各自都接了我发的五角钱,脸上露着胜利的光芒。
下一题,请听:有一个少年人,从没读过书,但却被评为优等生,为什么?
两个孩子抓耳挠腮,思想有五六分钟,谁都说不出答案,只得问我:“爷爷说说吧”!“好,请听了, 因为他是个聋哑人。两个孩子低下头,让我分別弹了几个崩儿。
…………
儿子把车开得较慢,一是为了安全,二是故意延长路上的时间,让我们爷仨多玩一会儿。
路远终有站,车慢总有归。在快到家的时候,我对两个小孙子的敏捷思维和广泛地悟性作了肯定,然后讲了玩脑筋急转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是跳出常规思维:脑筋急转弯通常不直接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是需要跳出常规思维,从非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的问题看似简单,但答案却出人意料,如:有一个字,人人都认识,但人人都念错,这是为什么?答案:因为这个字就是错。
二是逻辑推理:有些脑筋急转弯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有一个人被从几千米的高空掉下来的东西砸在头上,却没有受伤,为什么?” 答案是因为“砸下来的是雪花”。
三是观察细节:一些脑筋急转弯通过观察细节来找到答案,如“一个盆里有5个糖包,五个小朋友一人一个,盆里还有一个,为什么”?答案是:最后一个小朋友连盆一块儿端走了。
四是创意想象:一些脑筋急转弯需要发挥创意和想象力。例如,“什么东西将一间屋子装满,人又能活动自如?” 答案可以是“空气和光”。
我唠唠叨叨,出言无序,那象我写的这样精练!我讲这些,其实已超越了两个孙子的年龄段,但他们还是聚精会神地听到我不说为止,眼睛里都透露着对爷爷敬佩的目光。不知是估意试探我?还是逗我玩儿,小哥俩窃窃私语后,竟给我出了一道题,问什么人不能洗澡?我想了几分钟,作了几种人的假设才说出答案“泥人”,总算没有在小孙子们面前落下“纸上谈兵”的话柄。
一路车行一路情,欢声笑语胜歌咏。孩子们受到了思维的锻炼,我也重返了一次童年,笑声都是清脆的。
(2024-6-12日于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