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我的父亲刘载华离开这个世界已经3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儿时的我体弱多病,父亲时常背着我四处求医。母亲死得早,当时不少人为不满36岁的父亲提亲,都被他一一拒绝。他说:“我把两个娃娃培养成人就算对得起死去的学云(我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父爱呀!
1958年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集体生产,父亲总是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白天生产队出工,晚上做家务,虽然当年工分值很低,但我家从未补过社。就是1957年母亲病故的那年,虽然向社里借了30多元钱,也还是进钱。同志坟村的乡亲们称他是全村出了名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人,是人们心中的劳动模范。多年后,父亲提起此事还是满脸的笑容和骄傲。60年代初,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总是省吃俭用,他吃粗粮,甚至吃糠咽菜,把细粮让给我和弟弟吃,供我们读书。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初一、十五吃不上一顿肉,把吃肉当作打“牙祭”,为支援国家建设把吃一个花生米当吃一个镙絲钉,只有过年才能吃点炒花生。父亲就这样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弟二人拉扯大。
1969年3月,我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应征入伍到天津当兵。在离开家乡前细心的父亲请来族上最有威望的三老爷郑重其事地教导我到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默默点头表示,并暗下决心,一定早日把立功喜报送回家。父老乡亲们送别时,我怕父亲为我担心难过,我忍热泪佯装坚强,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走进了军营。1971年12月24日,日夜思念儿子的父亲把辛辛苦苦喂养的一头肥猪全部卖掉作为路费,千里迢迢来天津部队驻地看望我。连队首长向他老人家汇报我已光荣加入党组织,并当了司机班长,他见我还长高了,长胖了,便连连感谢部队首长对我的培养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然后,连首长还邀请老人家参观连队内务,并陪父亲共同进餐;席间连首长还亲切嘱咐我多陪伴老人家到市区玩一玩。我利用星期天又多次陪父亲游览了天津市容,并同他一同照相留念,老人家在天津玩耍了一个月,让他渡过的一段最开心的美好时光。
1977年3月,我光荣退伍回到家乡见到久别重逢的父亲,几年不见的老人家明显苍老了许多,由于常年超负荷地劳作,背都有点驼了,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了。我知道他爱喝酒,还特意从北京带回两瓶“二锅头”瓶装白酒,他直夸我想得周到。他高兴地说,我们家终于团圆了,不久我参加了工作,虽然县城离家不远,但还是聚少散多,我边工作边参加自学考试,回家看望他的时间并不多,与他交流的时间也少了。我清楚地记得在他离世前的1993年9月23日,我出差顺道回家探望他,见他瘦骨嶙峋,由于长期田间劳作,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背佝偻成了s型,1.63米的个子还不足1.5米,真叫做儿子的心酸。尽管我给他一些零用钱,不愁吃也不愁穿,但是替代不了他内心的孤独,物质的赡养替代了精神赡养,抑郁、苦闷、疑心越来!越重,一点小事就会与家人大吵大闹,经常借酒浇愁,渐渐产生了悲观厌世的念头。我多次劝他进城住一住、散散心,并与妻子商量家中再添一张床,准备接他进城住,但老人家执意不肯。正当我备战大专自考的关键时刻,家中传来噩耗,10月24日,他凄然地寻了短见,让做儿子的我悲痛欲绝,感到天旋地转,我跌跌绊地赶到家中,简朴办理了父亲的丧事,含泪走进了考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年后,我都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现实,一种深深的内疚自责感让我久久都挥之不去……我现在仍珍藏他老人家去天津部队探望我的一张天津至北京的火车票及在津他与我的合影照。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我不曾继承家中一分财产,但他“勤以养身,俭以养德”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一生。他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正直善良、坚韧不拔、敢于担当的品质是留给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我年幼无知时,他老人家就言传身教,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待人要彬彬有礼,至今我还保持为客人添饭夹菜的习惯;在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我逃学厌学的时候,他就用“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来冬又冷、收拾书箱等来年”的顺口溜来激将我和增广贤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言警句来教育我千万不要蹉跎岁月。我一直牢记他的教诲,以优异成绩考入青神中学,为以后继续学习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尽管经过文革动乱年代,参加工作后,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我边工作边读书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取得西南政法大学公安专业大专文凭,终于圆了我的大学梦;更让我难忘的是当我挑食和不愿干农活时,他以他解放前躲壮丁,帮人拉船,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亲身经历忆苦思甜新旧社会对比和讲贪心财主人心比天高的寓言故事之方法教育我,让我懂得知足、感恩、奋进,幸福生活是靠勤劳奋斗来的。几十年来,无论在何时何地工作,我都常怀感恩之心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多次立功受奖,被国务院、公安部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
父爱如山。父爱似巍巍峨眉山那样高大,父爱似浩瀚太平洋那样宽广,父亲似哈达那样洁白无瑕,父亲的大爱对我来说是那样的刻骨铭心,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作者刘昭明,四川青神西龙镇人人,69年一起去当兵。
《三苏文学》“父亲节”征文启事
如果说母爱是温暖和煦的太阳,父亲便是夜空中的月亮,含蓄且深沉,内敛而漫长,或许要在岁月的长河中奔波许久,才能懂得那些不可言说的温柔,在6月16日父亲节将至之际,在这个专属于父亲的暖心时节,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向父表达关心,在平时鲜少提到的爱。也能借机大声地说出口,《三苏文学》特征集关爱父亲的诗词、散文、小说、随笔等,将择优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百度等同步发表,欢迎文朋诗友们赐稿,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6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