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治钢,1983 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2010年被上海官方引进,穆治钢悬纸书法艺术馆在上海成立。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大公书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生"讲座教授,首位连续十年当选吉沪两地政协委员;首位上海旅游区形象代言人和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首位央视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卫夫人《笔阵图》
对书法师资培训的启悟
穆治钢
书法传承自古贤,
笔阵图中觅真篇。
技理并重师为鉴,
实践因材法更鲜。
研笔墨,雅趣寻,
审美创新绘新篇。
师资培训承传统,
书艺弘扬展新天。
一、引言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然而,要想使书法艺术得以传承与发扬光大,优秀的书法师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卫夫人的《笔阵图》作为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不仅系统阐述了书法的技法与理论,更在教学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本文将围绕《笔阵图》的书法理论、教学方法和审美观念,深入探讨其对书法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以期为未来书法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从书法理论的角度来看,《笔阵图》为我们揭示了书法的核心要义。它详细阐述了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并通过对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剖析,揭示了书法的内在规律和艺术魅力。这些理论为书法师资的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使教师能够系统地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其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笔阵图》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它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主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领悟书法的精髓。同时,它还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书法师资培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从审美观念的角度来看,《笔阵图》为我们展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它强调书法应追求自然之美、个性之美和创新之美,鼓励书法家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与创新。这种审美观念对书法师资培训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从而推动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笔阵图》作为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为书法师资培训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未来的书法教育中,我们应深入挖掘《笔阵图》的精髓,将其应用于书法师资培训,培养更多优秀的书法教师,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我们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推动书法教育的不断前进。
二、《笔阵图》的书法理论及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笔阵图传书法深,
基础为先大字真。
千里阵云横笔势,
高山坠石点传神。
师资训,根基固,
笔划锤炼需精勤。
情感审美双提升,
传承创新启后昆。
《笔阵图》开篇即强调书法基础的重要性,指出“先须大书,不得从小”。这一理论强调了书法学习的先后顺序,即应先打好大字的基础,再逐渐练习小字。这一观点对书法师资培训具有深远的启示。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书法教师的基础功夫,确保他们能够从大字开始,逐步掌握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入理解,书法教师能够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为日后的书法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笔阵图》中对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山坠石等。这些生动的比喻不仅形象地描述了笔划的形态,还揭示了笔划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些技巧性的描述对书法师资培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书法教师对各种笔划的掌握和锤炼。首先,要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每个笔划的特点和写法,掌握正确的笔法和姿势。其次,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使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笔划的书写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最后,要鼓励教师在掌握基本笔划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和探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书法技巧的锤炼还需要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审美体验。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引导教师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在创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书法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书法技巧和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笔阵图》的书法理论对书法师资培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基础功夫和书法技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情感投入和审美体验。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笔阵图》的书法理论,书法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笔阵图》教学方法及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笔阵图中论法深,
实践为本传古今。
挥毫泼墨亲身验,
技巧千般待细寻。
因材教,须摸底,
量身定制要耐心。
师资培训承传统,
书艺弘扬共赏吟。
《笔阵图》强调书法的学习需要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技巧。这一教学方法对书法师资培训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培训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书法教师亲身参与、亲身体验,通过实践来深化对书法理论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书法技巧。 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书法教师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并在教学中将这一风格传递给学生。
此外,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还应鼓励书法教师多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创作实践,书法教师可以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并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笔阵图》中提到“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这句话强调了书法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书法师资培训中,同样应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由于每位学员的学习背景、天赋、兴趣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书法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具体而言,书法教师应先对学员进行摸底测试,了解他们的书法基础、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书法教师应密切关注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每位学员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指导。
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书法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在书法师资培训中,培养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对于提高书法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笔阵图》的审美观念及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笔阵图中意韵长,
自然之美尽留芳。
云阵千里横无际,
高山坠石点飞扬。
个性新,求卓越,
师资培训重涵养。
书法艺术传千古,
因材施教耀新光。
《笔阵图》所蕴含的审美观念,深深强调了书法艺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体现。从“横”如千里阵云到“点”如高山坠石,每一个笔画都被赋予了生动而自然的意象,这不仅体现了书法的艺术魅力,也展现了书法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在书法师资培训中,我们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这一审美观念。通过教授和探讨书法艺术与自然之美的联系,引导教师领悟自然之美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同时,鼓励教师多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自然之美的作品,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
在《笔阵图》中,除了对基本笔画的细致描述外,还鼓励书法家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与创新。这一观念不仅适用于书法家个人,也对书法师资培训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教师的个性与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在教授基本技法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和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同时,我们也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创作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教学特色。
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不断反思和审视传统书法艺术,从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书法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们相信能够培养出既有扎实书法功底又具备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书法教师。
五、结论与展望笔阵图中启智源,
师资培训展新篇。
实践磨砺真功夫,
因材施教育英贤。
审美观,融心田,
自然之美韵流传。
传承创新同并进,
书法教育绽新颜。
在深入探讨《笔阵图》的书法理论、教学方法和审美观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书法师资培训的深远影响。这部著作不仅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更为书法师资培训指明了方向。
首先,实践教学是书法师资培训的核心。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书法的精髓,掌握书写的技巧,从而在教学中更加自信、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实践教学,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书法的魅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因材施教是书法师资培训的重要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天赋和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培训中,我们应培养教师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此外,审美观念的培养也是书法师资培训不可忽视的方面。《笔阵图》强调的自然之美和个性与创新精神,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培训中,我们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审美观念,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品味优秀的书法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同时,我们还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发现美、创造美。
展望未来,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有能力的书法教师来推动。因此,我们应继续深化对《笔阵图》等书法理论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书法师资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共同推动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笔阵图》作为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书法师资培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未来的书法师‘资培训中,我们应注重实践教学、因材施教和审美观念的培养,推动书法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书法教师,为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穆治钢于教师进修学校
卫夫人(272年~349年),本名卫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晋代著名书法家,廷尉卫展之女。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嫁给汝阴太守李矩为妻,丈夫李矩善长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卫夫人与王羲之母亲为中表亲戚,成为“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永和五年,去世,时年78岁,葬于浙江嵊州。
《笔阵图》是东晋时期卫铄所创作的书法论著,该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
【作品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撇”如陆断犀象。
乙 “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 “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编辑: 李 牧
编审: 马汝义
监制: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