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物种故事:黑鹳——“鸟中大熊猫”
作者:徐林生

黑鹳,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黑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鸟类。又称“乌鹳”“钢鹳”“老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黑鹳的体貌特征。
黑鹳平均体长100到120厘米。喙长而直,基部较粗;眼周裸皮红色;头、颈和脊均呈黑褐色;上体羽黑色、并带有绿紫色金属光泽,胸腹部羽白色;脚长,前趾基部间具蹼。幼鸟头、颈和上胸褐色,颈和上胸具棕褐色斑点,嘴、脚褐灰色或橙红色。

黑鹳的生存环境。
黑鹳活动和栖息于淡水湿地,主要在大型湖泊、沼泽和河流附近,繁殖于崖壁或者高树上。成群越冬于开阔的平原地带。喜在沼泽和湿地上觅食鱼、蛙、甲壳类和昆虫等食物,主要通过眼睛搜寻食物,并垂直向下寻觅,步履轻盈,行动谨慎。休息时常单脚或双脚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缩脖成驼背状,远远看去好似一个个黑点。

黑鹳栖息。

黑鹳,因数量极其稀少而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黑鹳在世界范围内曾广泛分布,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成为世界濒危物种,因数量极其稀少而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它们生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偶尔成小群活动和飞翔。起飞时需要先在地面上借力奔跑一段距离,再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上升力后才能腾空而起。起飞后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盘旋,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时观察地面上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