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杜先锋,男,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原山东省肥城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一级主任科员。现任山东省学校安全协会理事,山东省学校文化人才库成员,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肥城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特聘讲师,肥城桃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肥城市肥子民歌协会顾问,肥城心理健康协会名誉主席,肥城艺海红歌艺术团名誉团长。爱好文艺创作,熟悉学校安全文化,擅于肥城君子文化研究。有较好的文学、学术演讲素养。经常受聘于各地作学术报告;其文学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诗意人生》《泰山晚报》《泰安头条》等媒体,多次荣膺优秀作者等荣誉称号。
楼深惯听燕呢喃
杜先锋
阳春三月。清晨,牛子农领着外孙、外孙女外出踏青。推开房门,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袭来。仔细一看,是两只燕子在房门对过电梯门左上方墙角处筑巢呢!老牛“嘘”了一声,用手式示意俩宝宝别作声,悄悄地下了楼。不嫌燕子的粪便与吵闹,“纵容”飞燕在自己家门口建成了“灵燕宫”。从此,除了含饴弄孙,老牛又多了一份品鉴燕子呢喃细语,观赏燕子“衔虫哺其子,直下草野飞”的趣味,悠悠自得,其乐融融。
岁月匆匆,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老牛已退休两年。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每天照看孩子,写点文字,做些家务,仍忙得不亦悦乎。特别是有孙辈承欢膝下,更是乐此不疲,情有独钟。
朱自清说,“亲情,是生命中最真挚的情感,不论身在何处,它永远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为我指引回家的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恰如一曲优美的旋律,让人沉醉其中,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无法抹去那份深深的幸福感。牛子农是苦出身。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弟兄们多,家境十分清贫,年轻时吃过不少苦,还常常受人歧视,常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失落。历经磨难,才跳出农门走上仕途。无奈人生苦短,一晃就当上姥爷,踏上了晚年征程。俩小家伙一个清新俊逸,阳光帅气;一个活泼灵动,清纯可人。他们的降生像飞来的两只小燕子,给家里带来幸福与吉祥。也成了老牛晚年的情感寄托,精神生活的全部。他恨不得将自己儿时所欠缺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物质的,精神的,所有的一切,全部补偿在孩子们身上。怎舍得让他们吃一点苦,受一丝委屈?
他天生善良敦厚。对于受到的歧视和欺负也很敏感。但其反应不是报复,却是以德报怨。上小学时因与同学吵架,遭到其家长的一顿狂揍。当那位同学在河里洗澡滑入深处溺水时,他却发挥水性好特长,冒着自己被拖拽溺水的风险,将其推上浅水滩。年少的老牛获得学校嘉奖,受到社会尊重,渐渐地受欺负少了。正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其善良表现在孙辈身上,更是淋漓尽致,浓墨重彩。新冠疫情期间,晚上承诺了给小家伙们买披萨,不料第二天早上大雪封门。他硬是踏雪而行,冒着严寒转了大半个城方才买到披萨。尽管脸冻得生疼,手脚也不听使唤,甚至因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一块皮,想到孩子们像小燕子嗷嗷待哺的画面,心里仍然暖洋洋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老牛会常常想起自己的姥姥,想起姥姥屋檐下的那窝小燕子。姥姥百般呵护它们,是鸟儿不离不弃地陪伴了她的后半生。姥姥象耶稣一样,从病魔手里夺回了他,给了第二次生命;用孱弱的肩膀救济了他多难的一家;以菩萨心肠温暖了他的少年。
与姥姥在一起的时光片段至今清晰入骨,慢慢的拼接成对姥姥的依恋与深情。这些情感柔软而又脆弱,它深埋在心里,忘却了斗转星移,忘却了世间沧桑变幻。而今,这一切在老牛与他的孙辈之间又再重演!
“走出大老远,回头看看,姥姥的身影还在潇潇寒风中伫立着,目不转睛地望着我。”这是牛子农散文中,描写姥姥送其回村的片段。现实生活中,老牛无数次地扮演着姥姥的角色。每每送老大上学、上训练营;送老二学舞蹈、写字、画画;送孩子们回家;送他们一家人出行……,是那样的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恰如龙应台《目送》中的感觉:“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关于对宝宝们的教育,起初曾有因溺爱冲浑头脑,而无原则地娇惯和放纵问题。当孙辈学习态度不认真,生活习惯邋遢,犯了错误时,牛子农往往是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听之任之。在管理孩子方面与女儿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场面往往十分尴尬。当然,这不是常态。毕竟是教书育人大半生,老牛对待孙辈还是张弛有度,严慈相济的。他深深懂得,过度的溺爱,孩子会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容易养成自私和专横的性格。因而他经常反思自己,自觉地调整爱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注重让孩子学会规矩不触碰底线。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嘛!再遇到女儿管教孩子时,牛子农既不忍心面对,又不便替他们说情,干脆溜之大吉,回避!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孩子。 五一节,牛子农带孩子逛游乐园。转眼功夫,不见了两个小家伙,急得他象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找啊,没命地呼唤啊。忽然间听到老大喊姥爷的声音,循声望去,兄妹俩在大型滑梯上玩耍呢。只见哥哥牵着妹妹的手攀到滑梯顶,让妹妹在上边等着。哥哥又下到底部,将两个沉重的滑胎,吃力地拖上来。再将妹妹扶进滑胎,自己也进一个。在工作人员的助推下,兄妹两戏笑着一齐滑下……。真没想到,平时粗枝大叶,大大咧咧经常与妺妹吵架、争东西的外甥,还有如此温柔细腻的一面。这大概就是手足情深吧。触景生情,老牛不由地眼睛湿润,心里涌上一股感动,一片遐想。他17岁时姥姥就离世了。没等到他成年,没见到他聚妻生子,给他留下无尽的遗憾。如今的自己能陪孩子走多远?能看到兄妹上大学吗?能喝上她们婚嫁的喜酒吗?不由生起一丝焦虑,一丝失落,一丝忧伤。
转眼到了端午,楼梯间的燕窝里增添了5只燕宝宝。平日里,老牛经常趁燕妈、燕爸外出捕食时,将落到地面的燕屎清理掉;定时开大楼梯间的窗子,方便燕子飞进飞出;将不慎滑落地上的雏燕捧起来,爬上梯子小心地放回燕巢内……。一大早,兄妹俩正在书房里作画。“哥哥,你看我画得老虎好吗?”,“不像!”“为什么?”,“像只猫”。“ 哥哥坏,我看你画得苹果也不像”,“像什么?”,“像你的大脑袋!”,接着是两人咯咯的笑声。她们的对话都是平调,像燕子间的喃喃细语,充满了童年的快乐。房门外又传来啄燕们清脆悠扬的鸣叫声。老牛急忙把兄妹俩召唤到门口,悄悄地将房门开至1/3状态,保持足够宽的缝隙。祖孙仨一起透过门缝,希奇地窥视着燕妈妈哺育燕宝宝,燕宝宝嗷嗷待哺的画面。其情其景是那样的温馨而祥和,让人激动不已,“其喜洋洋者矣”。
爱怜地看着身边的一双娇儿,牛子农在心里不住地念叨,“好好活着,陪孩子们长大!”
甲辰龙年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