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述而篇
【原文】
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注释】
①比于我老彭.把自己比作老彭。我,表示亲近。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识:通“志”,记住。
【原文】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原文】
7.4 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
【注释】
①燕居:安居,闲居。
②申申:舒展齐整的样子。
③夭夭:和舒之貌。
【原文】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注释】
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鲁国国君的始祖。他是孔子最敬佩的古代圣人。
【原文】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
【注释】
①艺: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原文】
7.7 子曰:“自行束脩(xiū)以上①,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①束脩:一束干肉,即十条干肉,是古代一种最菲薄的见面礼。
【原文】
7.8 子曰:“不愤不启①,不悱(fěi)不发②。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①愤:思考问题时有疑难想不通。
②悱:想表达却说不出来。发.启发。
【原文】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原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原文】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①!"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子曰:“暴虎冯ping2河③,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①夫(fú):语气词,相当于'吧”。②与:同……一起,共事。③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冯河:赤足瞠水过河。冯,同“凭"。
【原文】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①,虽执鞭之士②,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①而:用法同“如",表示假设的连词。可求:可以求得,指道理上可以求得。
②执鞭之士:古代的天子、诸侯和官员出人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原文】
7.13 子之所慎.齐zhai1①,战,疾。
【注释】
①齐:同“斋",古代祭祀之前,先要整洁身心,叫作斋戒。
【原文】
7.14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②。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①《韶》:相传是大舜时的乐章。
②三月:很长时间。“三”是虚数。
【原文】
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①?”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①为(wèi):帮助,赞成。卫君:卫出公辄zhe2。辄是卫灵公之孙,太子蒯kuai3聩之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逃亡晋国。灵公死,辄为君。晋国想借把蒯聩送回之机攻打卫国,被卫国抵御,蒯聩也被拒绝归国。这种情势客观上造成蒯聩与辄父子争夺君位的印象,与伯夷、叔齐互相推让君位恰成对比。子贡引以发问,试探孔子对卫出公辄的态度。
【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②,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饭:吃。名词用作动词。疏食:糙米饭。
②肱:胳膊。
【原文】
7.17 子曰:“加jia3我数年①,五十以学《易》②,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② :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②《易》:《易经》,又称《周易》的书,其中卦辞和爻辞是孔子以前的作品,古代一部用以占筮(卜卦)的书。
【原文】
7.18 子所雅言①,《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①雅言:古代西周人的语言,即标准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原文】
7.19 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①,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②.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注释】
①叶公:楚国大夫沈诸梁,字子高。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三十里有古叶城。
②奚(xī):何,为什么'怎么。
③云尔:云,如此。尔,同“耳",而已。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①。
【注释】
①怪:怪异之事。力:施暴逞强、以力服人。乱:叛乱。神:鬼神之事。
【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①,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①行:行走。
【原文】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①?”
【注释】
①桓魋:宋国的司马(主管军政的官)。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经过宋国,和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桓想杀孔子,砍掉大树,孔子于是离去。弟子催他快跑,孔子便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原文】
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原文】
7.25 子以四教:文,行①,忠,信。
【注释】
①行(Xíng):作名词用,指德行。
【原文】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①。”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②,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注释】
①斯:就。
②有恒:有恒心。这里指保持好的操守。
【原文】
7.27 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②。
【注释】
①纲:动词,用大绳系住网,断流以捕鱼。
②弋(yì):用带生丝的箭来射鸟。宿:归巢歇宿的鸟。
【原文】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zhì)之①,知之次也②。”
【注释】
①识:通“志”,记住。
②次:《论语》中出现过八次,均当“差一等、次一等''讲。
【原文】
7.29 互乡难与言①,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注释】
①互乡:地名,今在何处,已不可考。
【原文】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原文】
7.31 陈司败问①:“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②,谓之吴孟子③。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姓名不详。有人说是齐国大夫,姓陈名司败。
②吴:国名。鲁为周公之后,吴为太伯之后,都是姬姓。
③吴孟子:鲁昭公夫人,本应叫吴姬,因同姓不婚,故去掉她的姓(姬),改称吴孟子。
【原文】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①,而后和之。
【注释】
①反:复,再。
【原文】
7.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①。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①莫:大概,差不多。
【原文】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①,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②。''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
①抑:“只不过是”的意思。
②云尔:这样说。
【原文】
7.35 子疾病①,子路请祷②。子曰:“有诸③?"子路对曰:“有之。《诔》(lěi)曰④:‘祷尔于上下神衹(qí)⑤。'"子曰:“丘之祷久矣。”
【注释】
①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
②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
③诸:“之于”的合音。
④诔:向神祗祷告的文章。和哀悼死者的文体“诔”不同。
⑤尔:你。衹:地神。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xùn)①,俭则固②。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孙:同“逊”,恭顺。不孙,即为不逊,这里指越礼”。
②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5.1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