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强:买书记 文/张强
前段时间去新华书店买了五本书,《资本论》三卷、胡适的《四十而自述》、贾平凹的散文集《生命是孤独的旅程》,这三部书及作者与我早就有了渊源。
《资本论》除了它是共产主义理论创始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外,另外还有一个人物及其与《资本论》的故事令我无比惊叹,那就是聂绀弩。近来读到河北作家王聚敏的文章《聂绀弩之问》,里面有聂绀弩与《资本论》的故事。聂绀弩是大学者、大诗人,大半生是在被批评、劳教、关押及丧亲、疾病中度过,但他一如故我,绝不改做人原则。
其在狱中竟把《资本论》阅读了17遍。为此,他非常感慨,深有感触并向世人发问:“有几个人读了《资本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许多人,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原因分析起来,不外乎有两个:一部分人是为了寻找个人的出路,另一部分人又是出于对顶头上司的不满。怀着这样的动机,哪里需要《资本论》?从前的我,也不是看这种书的。”聂绀弩发出了惊人的《天问》。我不由得燃起购买且深读《资本论》热望。其缘由,大概除了出于好奇和敬仰之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因为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能提高个人的修养使然。
有段时间读梁实秋的文章《影响我的几本书》,其中胡适的《胡适文存》位列其中。读了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我急切希望接触胡适的作品。胡适对梁实秋的影响有三:其一,胡适的白话文。明白清楚并不是散文艺术的极致,却是一切散文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其二,胡适的思想方法。胡适有句话叫“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其三,胡适对待写文章的认真严肃态度。他一生没写过一篇不用心写的文章,看他的文存就可以知道确是如此,无论多小的题目,甚至一封短札,他也是像狮子搏兔似的全力以赴。
读后令人肃然起敬。去书店恰好看到胡适的《胡适四十自述》,怦然心动,毫不犹豫收入囊中。
贾平凹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具有独特的存在,被誉为“鬼才”。他主编的《大家美文》囊括了国内名家名作,读后令人爱不释手。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他早期以短篇小说在文坛上名声鹊起。而长篇小说《废都》的出版,由于其大量“性”的大胆描写,把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后该书被禁16年,于2009年该书被允许再度出版。由于该书“性”的描写,是当时引起了争议的重要因素,因此出版时该书一删再删。性爱的情节的描写,在表面上充满了生命的原动力和张力,彰显了人类性本能的原始激情,使之天然去雕饰,更加蕴含把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合二为一,可本质上却暗示了对社会不正之风浮躁之气不满的潜意识投射,也正是主人公庄之蝶郁闷、困惑、焦虑、逃避情绪的宣泄纾解。 贾平凹在散文中往往创造风格独异的境界。境界是贾平凹散文创作刻意追求的个性化的艺术品性,它体现了贾平凹融内情与外景所达到的艺术造诣。贾平凹的散文中有浓浓的诗情画意,唤人向往的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哲理,得到心灵净化的美感。在贾平凹看来,散文重在有境界,这是散文力度之所在。
贾平凹对当今散文的看法,其对于“长期的书斋生活,到底是写作第一还是生活第一”给出了答案:要保持生命的活力,以激情来写作,使作品的真气淋漓,得对生活充满热情,得首先过平常人的日子,得不断提醒自己的是那句老话:深入生活。这样,我们的感觉才能敏锐,作品才能浑然之气、鲜活之气、清正之气。 贾平凹在谈到写作要用什么样的语言问题中指出: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里狠毒,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小才的写得老实,讲究章法的是小盆景。大河从来不讲章法。 语言是什么?有些教科书上或许会有许多定义,其实,每个人会说话就掌握了文学语言。贾平凹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不同,而文学语言却是和口头语言一致的。但是,不是说你会说话你就能写出好的文学语言。有人说话有意思,有人说话没意思。 一句话,好的语言是什么?即能准确表达出人与物的情绪的就是好的文学语言。语言美来自能表达情绪。
基于此,贾平凹的书,再次理所当然成为我的重要购买选项。恰好其散文集《生命是孤独的旅程》映入我的眼帘,我便愉快购得。 三部好书与其三位人物的故事,引人遐想,颇多感慨,收获满满,其乐陶陶。但唯一缺憾的是手机丢失了。那天书店购书人爆棚,以中小学生居多,恰好是考试刚结束的空档,他们来书店购买书籍充实春节假期学习。偶有数位中年人,穿梭人群中,不敢说有“雅贼”“扒手”混迹其中,鱼龙混杂,我断想,是某位“雅人”掏错了地方,伸进了我的挎包里,错误地“借”走了我的手机用用罢了。此乃我买书过程中发生的唯一憾事,但难掩购书的满满收获的喜悦心情。 自己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手机丢了可以再买,而错过了购买好书的绝佳机会,那可就是大大的遗憾了。 有时候生活中的美好往往与缺憾结伴而行!
都市头条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