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和世界的思维看中国
文应龙
如今的中国,已然成了世界的焦点。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中国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客观公正的,也有歪曲诋毁的。这是多极世界与开放社会比较正常的现象,我们当虚怀若谷,从容面对。
但最近几年,民间情绪的风向值得警惕,对社会不满、对政府不信任、对执政集团质疑的声音有点过头。情绪的背后,是不少人因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了解真实信息而失去基本判断,导致被身边非理性言论带乱了节奏,被“公知们”似是而非的观点带偏了方向。同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在不断发酵,也成了民间情绪泛滥的温床。譬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就业形势严峻,收入不稳定,生活压力大,贫富差距明显,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未能达到预期。又譬如政治文明程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距离,权力缺乏有效制约,腐败现象依然严重,舆论环境有待优化,党的干部任性胡为的事件时有发生。再譬如全社会的道德水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文明的碰撞与冲突在加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博弈,价值的构建与重塑尚需时日。
世界没有净土,人间也无桃花源。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属正常,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谈“虎”色变。理性告诉我们,问题不是中国社会的全部,矛盾也不是中国制度的必然产物。当前经济形势的困局绝非偶然,几年的新冠疫情影响至深,加上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东西方对抗升温,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岂能独善其身?何况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韧劲,顺势而为,逆势而上,确是难能可贵。当前政治领域的诸多难题需要破解,确立法律的权威地位、确保政府的清正廉明是重中之重。但吏治是千古难题,历朝历代绞尽脑汁都无法彻底解决,我们又怎能期待为政者一朝一夕立竿见影?所幸,当下的中国政局稳定,民族团结,国泰民安,我们当百倍珍惜。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人民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经不起折腾,容不得动荡,更不允许倒退。若民心不定,社会不安,政局不稳,国家必定会地动山摇,没有人可以承受。
记得经济学家张五常在若干年前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常对北京的朋友说,批评中国容易,你让我批评中国,我可以一个星期写一本书。但是不能否认,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奇迹。你怎么说中国不好都行,但你能说清楚现在中国好在哪里吗?是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支持了这个奇迹?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的。一定是某一方面做对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对,是对得厉害。”难得的人间清醒!
五常先生的话告诉我们,用不同视角看事物,得到的结论会大相径庭。比如看海,站在岸边,人们习惯于风平浪静,弯弯曲曲;站在海的中央,历经的是大风大浪,感受的海阔天空。再比如看山,山脚下少不了杂草落叶,蚁蝼爬虫;站在山巅上,看的是朝阳喷薄而出,世界无限广阔与美好。中国立于世界屋脊,处在多种文明的交汇处,历史的长河绵延了几千年。任何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眼光看中国,看到的都可能是现象甚至是假象,而非真相。只有用历史的、世界的、系统的思维,才能读懂中国,才能看清中国最真实的面貌。
一是看大趋势——人民生活是不是越来越好?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国际影响力是不是越来越大?
我是一个60后,历经过忍饥挨饿的日子,感受过解决温饱的踏实,品尝过小康生活的甘甜,也享受过都市岁月的奢华。何其荣幸,我见证了中国几十年沧桑巨变,几代人命运翻转,十几亿人脱贫致富。纵览历史,放眼世界,这样的奇迹何曾见过?这样的故事怎能不流芳千古、传扬四海?
中国曾经积贫积弱100多年,西方列强架起一尊大炮,便可敲开我们的国门;GPS一关闭,“银河号”就在大海中迷失,没有蔚蓝,只有黑暗,还有美国的肆意凌辱;我们用没日没夜辛辛苦苦生产的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人家很享受这种游戏规则。如今呢?嫦娥奔月,神舟飞天,航母下海,科技实力蒸蒸日上;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基础设施独步天下,中国制造名扬五洲,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几十年前,中国的朋友集中在亚非拉,彼此患难与共,守望相助。如今,知己遍天下,友谊播四方。“一带一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中国。我国在国际舞台为正义发声,为和平疾呼,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反对霸权主义,构建国际新秩序的中坚力量,并终将改变世界的格局。
社会的发展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而是螺旋式上升,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倒退。亿万人民只有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同民族共患难,与国家共荣辱,国家才能强大,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幸福。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祖国。你若光明,中国不会黑暗;你若坚强,中国便会屹立!
二是看大文化——民族自信心是不是越来越强?对西方文明的傲慢与偏见是不是针锋相对?对中国制度优势的认识是不是越来越清晰?
在我国,50后与60后最崇拜仰望西方,他们以为那是民主的灯塔,自由的天堂,不仅月亮更圆,天空也更蔚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70后和80后尤为亲近拥抱西方,把那里当作移民的胜地,创业的基地,资产转移的福地。他们以买苹果手机,吃肯德基麦当劳为时尚,把穿洋装、出国留学当荣耀。90后和00后则平视西方,他们坐的中国高铁速度最快,用的华为手机信号最好,驾着国产电动汽车充满自豪。他们对“常青藤”不再膜拜,对“海归”也不会刮目相看。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可以与任何国家平起平坐,中国人已经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
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国家欺负我们,我们除了忍声吞气,还要强装欢笑,努力融入到对方的体系之中,求得一席发展的空间。后来呢,我们明面上遗憾、愤怒、抗议、谴责,暗地里流着血、忍着痛,韬光养晦,匍匐前行,等待着黎明时刻。如今,天亮了,我们不再惯着西方列强,敢于对他们所谓的价值说不,敢于对他们的强权规则动手,敢于对他们的霸权行径亮剑,敢于对危害我国安全和利益的行为反制。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最具潜力的国内市场,最强大的政府决策力和动员力,最能吃苦耐劳的黎民百姓,这是我们叫板美西方反华势力的底气,也有捍卫民族尊严的资本。中国用几亿人口摆脱贫困,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和海外投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与格局,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在砥砺世界风云的风浪中锻造的,被绝大部分国家认可和推崇,也让极具优越感的美西方忌惮和危急。
三是看大背景——有多少地区和国家不是一地鸡毛?中国跟绝大部分国家相比发展速度是不是最快?中国在国际上的认可度是不是越来越高?
人性的本质是按自己的有无判断是非,因自己的得失评价善恶,以自己的取舍区分真假。这是当下民间情绪渲染不止的重要逻辑。如果多找一些参照物作比较,多走出国门瞧一瞧,便会发现,中国真没有那么不堪,只是太多人对她的好选择性忽视,而对她的毛病过于敏感,耿耿于怀。也会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岁月静好,只有遍地鸡毛,哪家没有一本难念的经?且不说乌克兰、中东地区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也不说欧洲经济萎靡不振,极右势力明显抬头,自主之路遥遥无期。就连被称为民主国家典范的美国,也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君不见,美国债务沉重,国家信誉不断下跌,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党派互掐,政治撕裂,枪支泛滥,每年数万计的无辜生灵惨遭涂炭。
中国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在减缓,既是结构性调整的结果,也是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必然,我们无需紧张焦虑,更不必自我否定。比起近邻日本,我们不知好了多少!40年前日本的GDP是中国的五倍,20年前是中国的三倍,14年前,被我们超越了,如今,已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日本民众的情绪如何?恨耶?怒耶?不得而知。如果跟前苏联比,我们更是无比优越。30多年前,它一直是中国的大哥。后来,经过公知们的闹腾与蛊惑,加上国内矛盾不可调和,这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下,四分五裂,中国成了他们名义的大哥。历史一面最好的镜子,建议那些对国家不满的人,多回过头来看看前苏联的悲剧,看看乌克兰、俄罗斯的当下。悲乎!痛乎!
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斡旋伊朗与沙特复交,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扩员金砖国家组织,促进全球南方的团结与繁荣;加强与东盟、阿盟、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复苏。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勇立时代潮头,秉持开放包容,尽显大国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普遍认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与波折而迷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也不会因为外部势力的唱衰和打压而停滞。华夏子孙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如善良、真诚、勤劳、勇敢、坚毅、正直,但我始终认为,爱国是最深沉、最厚重、最珍贵的。只有祖国山河无恙,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只有民族屹立不倒,人民才有幸福尊严。

作者介绍 文应龙,湖南醴陵人,现住广东东莞市。民革党员,政治名师,知名校长。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良知担当,愿传递人性温暖、人生智慧和社会正能的基层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