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诗行(散文诗)
文/虫二
“雨打芭蕉闲听雨,道是有愁又无愁”。雨打芭蕉是自然与宁静;是清新、平和、自由与松驰;雨打芭蕉是孤独、忧愁,是离情别绪。
夏天的雨,总是带着一股清爽的气息,涤荡着炎热的天气,令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古今诗人借夏天的雨,用诗词抒发丰富的感情与内涵。
雨落诗词,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唐代的诗人白居易。他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仔细品味,描绘出一个快逝的时光和即将逝去的青春,夏天的骤雨让这种忧伤与唏嘘衬托得更加淋漓尽致。
夏天的雨落在许多优美的古文诗词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是唐朝的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描绘了一幅水乡风光的美景,而夏天的雨更让这样的景象变得更加清新和生动。
夏天的雨像是天空泪流满面,洒满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季节里,雨成了最常见的风景,而那些古诗词则成了最美的见证。
每当夏雨倾盆而下,自然想起苏轼的《定风波》中的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那时,诗人正行走在雨中,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角,他却依然悠然自得,享受着这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雨中的诗意和韵味,能让我们忘记逆境中的痛苦与幽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和淡然。
夏天的雨,会让我沉浸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那是诗人描绘元宵夜的景象,雨丝飘洒,灯火辉煌,场面壮观。这句诗让我感受到了雨中的热闹和活力,展现了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夏天的雨,是杜牧的《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是诗人描绘江南春天的景象,春雨绵绵,楼台掩映在烟雨之中。那雨中的柔美和宁静,以及江南文化的婉约和优美,如水墨之画。
夏天的雨,落在诗词里,落在了人心中。诗词的魅力和力量带给我们充实与活力,从中懂得了自然的美丽和奥妙。在这个雨季,与诗词为伴,与雨为友,一起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与韵味。
【作者简介】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代表作有长诗、组诗《黄木之湾》《苍穹下的洱海》《德庆印象》。
《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多首诗作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作品发表于《今日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中国诗歌网》。《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