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金圣叹
( 作者:曹解路)
明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初三,苏州吴县张家一男婴落草,足蹬嘶哭。一相士看后,说道:“此儿聪明过人,将折腾一世。”言罢,默然而去。果然是实,他从小聪明,思想独立,取名为张喟。后因考场行为不羁,戏弄考官,不能入科场,只得更名换姓,名叫金圣叹。历来正统文人诋毁金圣叹,他的书不被收入《四库全书》,所有官修先贤名流,都无他侧身之地,其批改之《水浒传》《西厢记》等,清政府都予以禁毁,所以我所写毫无史料可考,只是上辈人笔记杂谈口口相传,如有谬误,还望更正。
说是金圣叹第一次科举考试时,文题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让考生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想。金在试卷上画个和尚,一把剃刀。解释道:“这个瓜跟和尚头好像……”气的考官当场给他打个零分。本是神童,有意戏弄考官。
一次秋闱,试卷发下,考生发现《经义》题中的“霈”被误写成“沛”,有人质疑。考官雷万春是进士,传出话来:“有雨原是霈,无雨也是沛。”教训道:“竖子勤做题,勿从题外追。”其它生员也就罢了,偏是金圣叹逞才使气,他提笔在卷上写道:“可笑无雨干打雷,去头莫非田舍郎?”他意为有雨无雨尚不紧要,跟你雷大人可大有干系。少年恃才,言语削刻,得罪考官,落了个“三年拔置”,被免去了考试资格,只好改名换姓参考,后来考了第一名。
家人盼他当官。他为官后,却狂放不羁,看不起同事,顶撞上峯,只好弃官回家。
他笃信佛教,结交僧人,自称为佛家弟子转世。二十多岁在县扶乩占卜,往往能算出各事主的心思,所以名声大燥,达官贵人直言金圣叹是神仙下凡,对他扶乩深信不疑。他又能写出漂亮文章。引得士大夫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一六四一年,他开始评点小说《水浒传》,后评《西厢记》、《三国演义》,颇受士庶贊赏。他能诗善文,旁征博引以著述为乐,评注不少古典。他夜批《三国》,当阅到关云长保皇嫂礼节不亏时,遂作评:“何人见之?”有疑。忽听一声:“圣叹笔下留情!”见关老爷显圣,就说:“留情可,须给一车金。”关爷道:“给你一车斤!”他便去疑,改为:亘古一人。直到开刀问斩时,方明白关爷说的斤是与他要的金是同音,车斤为斩,是他被开刀问斩之意。
金圣叹是儒家,但他却赞美崔莺莺张生叛逆行为,讽刺儒家人为冬烘先生,推《西厢记》为天地妙文。对他的评点,文人有褒有贬。金圣叹的舅父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文坛盟主,明万历三十八年一甲三名进士,东林党魁。清兵进南京后,钱率领诸大臣大雨中开城迎降,当上了清之大官。一天,钱谦益生日作寿,金圣叹之母让儿去给舅父拜寿。酒席宴上巴结的宾客甚多,其中一位拍马屁说:“令甥乃江南才子,让他当场为你写一付寿联。”金圣叹正是个显道神,也不推辞,写道: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写罢拂袖而去。气的老舅脸色鉄青。可见他折腾不停,连老舅都不放过。
金圣叹到报国寺夜半敲门求借佛经,想予以点评。方丈不想借给,就说我有上联,对上下联我才借给你。其上联是:半夜三更中。金无以对,扫兴而归。
“哭庙案”大致情况是:任维初任吴县县令,向百姓催粮要款,动用酷刑,有人被活活打死。催粮之际,顺治帝亡,苏州大堂搭灵堂,各官都哭灵三天。二月初四,生员一百多人跑到苏州孔庙去,哭诉县令逼粮要款。一群文士带头,千余人抗议请愿。金圣叹自恃文笔好,很幼稚地将状子递给苏州知府朱国治,认为他必惩治县令任维初。岂料任是朱的下属,于是将哭庙首领十一人逮了杀头了事。明末读书人甚为嚣张,金圣叹尚能狂傲不羁。而清刚入中原,文字狱极酷,一代才子,就此丧命,死年五十三岁。不客气地说,从此后文人就变得唯唯诺诺。金圣叹在狱中听儿说中秋节将近,突然想起未对方丈的下联,临刑前叫儿子去报国寺,给方丈说他对出了下联。
方丈上联原是:半夜三更半。
他对下联为:中秋八月中。
可惜他再也不能为佛经点评了。
金圣叹死前,传闻甚多,作者大致归纳如下:
一、见家人说:莲子心中苦,梨子腹内酸,惹得人们流泪。
二、临刑前向斩官要酒,说:“割头痛事也,喝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三、斩首后,其耳掉下两纸团,一张写“好”,一张写“疼”,临死前还幽默了一把。
金圣叹死时其舅父钱谦益尚在世,以他的官职为何不救甥?一则汉臣不敢出头,二则尚记当年祝寿之仇。
同时代文人对金圣叹多有评论,录上两段:
王应奎,江苏常熟人,善诗文。柳南随笔:
金人瑞下笔讥辩,常有神助,手眼独出,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自负其才,遂陷于难。
庄归,苏州人,书画家:
苏州有金圣叹者,贪戾放僻,不知礼仪廉耻,粗有文笔,足以济其邪恶。余见之所批之书是诲淫之书也。乃其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
陆文衡,吴江人,进士:
金圣叹,眼明手快其评说读之解颐,不失为大聪明人。后得奇祸,可胜惋惜。才不易得,才而不轨正业,报因若是列欤!
解释: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挂在那儿不吃呢?
正逢中秋佳节,录金圣叹有关中秋联,以结本文。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半夜三更半。
中秋八月中。
2023年9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