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青波访谈》之五访原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今日头条-环球同步
《青波访谈》之五访原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作者:青波-编辑:李诗音-北京头条-今日头条-环球同步
精华
热点
24-06-14 10:36
3469
阅读
关注
笔耕墨耘数十年
风霜雪雨成大家
——五访原清华大学教授、
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
时间到了1979年初,张世简先生终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中央工艺美院的讲台。自此,研究、创作高峰迭起。1981年,他的《写意花鸟画技法》出版,这是他第一本专门讲授花鸟画技法的书,受到了学画者的欢迎,后来又再版多次,发行逾24万册。此后又有《写意花鸟构图浅说》《荷花画谱》《国画辅导》等相继问世。
我们说画家不是画匠,就因为画家的作品是有思想、有情趣的,画家通过笔墨色彩把自己对社会、对大自然的认知表达出来,并能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与原
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张世简先生
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有关资料这样说:执教于中央工艺美院后,张世简先生大有如鱼得水、猛虎归山、飞鸟出笼的感觉。理论上的提高,又指导带动了创作的丰收。《松鹰图》《
孔雀图
》等一批力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内。画于1997年中秋节的《纵横大野顾盼非常》,以枯笔渴墨简笔勾出的巨石上,两只巨鹰相对一蹲一站,深遂机警的目光转侧睥睨,雄视四方。
张世简先生的画作重墨重彩、有干有湿、老辣厚重。我们注意到,他的《槿艳繁花满枝红》,两只兼工带写的黄鹂在盛开的木槿花下显得十分精神,表现了当前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与对未来前景的期盼,花有香、鸟有声,充满了诗情画意。
张世简先生颇有兴致地讲诉道:1990年春,他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日本访问并办展。那时正值4月1日日本的樱花节,盛开的樱花深深打动了这位来自中国的花鸟画家,他在友人的陪同下,兴致勃勃的仔细观赏,并萌生了将日本樱花收于笔下的创作欲望。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那位日本友人白石岩先生,白石岩听了面露难色地委婉解释: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早已被日本画家给画到了极至,张先生若画不出独具特色超越日本画家的樱花,那是很难被日本观众接受的。
张世简先生听了胸有成竹的笑着说:让我试试看吧。他回到东京下榻的饭店,用日本硬纸一连画了6张兼工带写的樱花。他采用我们中国花卉节枝的传统构图技法,撷取画家眼中樱花最夺目的部分,这与日本画家画整棵樱花树的构图截然不同。
见多识广的白石岩看了张世简画的樱花,连连称绝。立即拿到画廊去展,当天就卖出4张。第二天,当有人出高价欲将另外2张买走时,张世简先生只答应卖1张,另1张自己收存。
作为笔者的我,无疑是个门外汉,不敢对张世简的画枉加评论,这里我记录了何保华先生的一段评论,并称张世简的作品有四大特色:“其一大特色是题材新颖、贴近生活。笔下所描绘的对象,多是人们所经常接触、喜闻乐见的东西,使人倍感亲切。在已经出版的两种《张世简画集》的87幅画里,有花卉蔬果46种,其中以荷花、梅花、菊花、松树、桃花为多;画有翎毛鱼虫有13种,以鸡、鹰、白鹭、孔雀、喜鹊为多,其题材之广,画路之宽,令人赞叹;另一个特色是迁想妙得、气韵生动,潘天寿曾经说过:‘灵感为绘画之灵魂,技巧为绘画之父母。’欣赏张世简先生的作品,您会被引入‘诗情画意’之中,时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与作者灵感的共鸣。”
张先生还有一幅大横幅的《鹤乡》,画的是在广袤的沼泽地上生活着许多丹顶鹤,它们或冲天翱翔,或曼舞嬉戏,或栖息觅食,或停立观望,26只丹顶鹤虽然动态各异,而神态则相互呼应顾盼,纳大自然的生生之趣于画图之中,令观者心旷神怡;第三个特色是笔墨简练、设色典雅。张书旂对张世简先生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找见书旂风格的影子。他家墙上挂着一幅《樱花小鸟》,玲珑剔透,十分可爱,初看我还以为是张书旂40年代的作品,凑近一看,方知是张世简1992年在日本东京之作,于是更信他的画(尤其是翎毛)能得张书旂精神。
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能从
张书旂
、潘天寿、吴弗之三位大师的不同风格中,分别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并自出机杼,从中解脱出来,故其用笔施墨、能老辣稚拙、相依为用、气势旺畅、挥洒自如,类似潘、吴风韵而偏重滋润、清丽。其构思敷彩、能实虚相生、疏密相用、灵动巧变、妍美曲雅,宛如书旂丰彩而清劲、深厚过之;第四个特色是清新自然、雅俗共赏。
他能纳自然于尺幅之中,能给看似平常的东西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情韵连绵、人见人爱。如其所画的4尺中堂《风和春暖长鸡雏》,画面上25只小鸡在迎春花下绿草地上活动,它们或远望、或怒视、或争夺、或寻觅、或追逐、或打盹、或拥挤、或理羽、或振翅、或相扶、或对语,各呈其态、栩栩如生,观之如临界其旁、若闻其声。”(现此画赠给宋庆龄故居收藏)
说到这里,我不由感慨万端。我在落座的厅堂里环视着:这是一套底层带花园的复式楼房,一层大厅中,人民大会堂回赠他的那只雄鹰(标本)展翅迎客,2楼画室,潘天寿先生1961年写给他的“田家有至梁,行客不知名”的楹联悬于壁上。雅俗共赏是张先生高年后追求的艺术目标,他坚持并倡导花鸟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主张,为此他还专门治了一方“下里巴人”的印章。由于他的画生活气息浓厚,贴近大众,颇俱人民性,故被社会广为接受喜爱。
1998年,张先生的家乡浦江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张世简国画院,张先生捐出自己的精心之作60幅、收藏珍品40幅,供有志者学习临摹。他还自2001年起捐赠10万元人民币给自己老家的礼张小学书画班做奖学金,以使画家之乡的血脉代代相传。2000年,张先生赴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同时参观罗斯福总统图书馆,在图书馆他见到了当年堂哥张书旂画给罗斯福总统的巨幅《百鸽图》。张世简百感交集,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参观完后,张世简也将自己的两幅作品赠送给罗斯福总统图书馆,陪伴堂哥作品左右……
(待续)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65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