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岁出发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张利平
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寡然无味。在这个全民娱乐的年代,抖音、快手、小红书犹如精神鸦片让人们欲罢不能、沉迷其中,偶尔爆料的贪官被抓、明星出轨、网红搞怪让人们津津乐道,像给白开水一样的生活加了添加剂。时间长了,人们变得麻木,渐渐的对励志的信息毫无感觉。我也不例外,以前曾对学子苦读、干部加班、草根逆袭的报道充满感动,现在也有些漠然视之。然而这几天,我还是被一则朋友圈动态深深打动。它的内容是,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在56岁“高龄”的情况下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如愿考上西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函授班,成为一名西大的学子。诚如他在朋友圈说的,今天,我是整个开学典礼上年龄最大的学生,同时也是最靓的仔……
看到这则消息,我精神为之一振,这或许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励志故事。在别人选择躺平的时候,这位朋友却在不断挑战自我。他先后函授学习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课程,取得大专学历;学习编辑技术并考取资格证书,聘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影视工作室,取得不错业绩,直到今天在56岁上考上西北大学,圆了自己的大学本科梦。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非常人可比!朋友的故事勾起了我对自己学历提升教育往事的回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初中毕业选择报考中专,之后参加工作。对我来说,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正规学习,成为终身的遗憾。1991年7月参加工作之后,常常会接触到大学毕业的同事和朋友,他们的气质和谈吐让我这个农校毕业的乡下娃望尘莫及,羡慕不已。在填写干部履历表时,学历一栏写上中专总是底气不足,觉得低人一等。朋友小鱼和我是初中同学,他1987年考上了商州师范学校,我考上了商洛农校。1990年小鱼毕业,已参加工作了,而我还在学校上学,因为当时中师学制三年,农校学制四年。1992年小鱼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在小鱼的影响和鼓励下,我也打算参加成人高考。由于我1991年7月毕业后就参加了社教,没有时间准备考试。1992年后半年把小鱼的成人高考辅导书借过来认真复习,并于后半年在商州市招办办理了参加成人高考的手续。1993年4月份参加了成人高考考试。当时我也报考的是西北大学,但与小鱼报考的专业不同,我报考的是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系会计专业。参加成人高考之后,一直期待着成绩的揭晓,八月初,终于收到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是函授,但是我仍然激动了好一阵子。为了分享自己的快乐,曾拿出80多元请杨峪河区畜牧站的同事和几个朋友在杨峪河区文化站边一个简陋的饭馆喝了一顿酒。当时我的工资只有147元,80元是我一个月的伙食呢,也算是破费了。按照学校通知,我于1993年9月10日去西北大学报到。在去之前,我向小鱼详细打听了去西北大学怎么走。他告诉我,到火车站后向南步行到五路口,在五路口坐十路公交车就可到西北大学。为了保险,记得自己曾在西安火车站广场买了一张西安旅游地图,查清了十路公交车的运行线路,以免坐过头。记得在去西北大学报到之前,还和同事大雷到老西街花40多元买了一身廉价的西服作为上学的礼服。现在想起自己那时对考上西北大学大专函授班还是蛮骄傲的。
记得那天早上八点坐上去西安的班车,一路翻过麻街岭、老秦岭到蓝田后,又绕到白鹿原上,到西安火车站已经下午四点多了,班车在路上走了整整八个多小时。当我好不容易找到西北大学西门时,已经下午五点半了,找到报到的地方,交了费,领了书,已到下班时间,当天是赶不回去了,于是只好在大门口左手边招待所住下。记得当时住的是五元钱一晚上的八人间,住下后在学校转了一圈,打听到学校后边大学南路有吃饭的地方,到那里吃了一碗排骨面,也许是太饿的缘故,记得那碗面很好吃。第二天早上退了房,坐十路车到火车站,再坐西安到商州的班车就回到了单位。
在学期中间,大概11月10日左右去学校集中上课,每学期一般集中上两周课,然后布置下作业让我们回去做。在学期末一般利用一周时间考试,记得在西大学习期间,住过招待所,住过学生宿舍,住过校医院的病房,只为节省几元钱。在学生灶上吃过,也在西门旁边一个对外营业的餐厅吃过。我们吃饭和住宿都和同班的几位男同学一起,大家相处融洽。我们班共有34名同学,其中男同学八名,关系比较要好的男同学有赵宇军、程峰、毕永红、管军礼、薛晓辉等。我们经常同吃同睡同上课,周末时我们会去西安动物园、革命公园、莲湖公园、兴庆公园及附近的西工大胡溜达。同学毕永红从他老乡处借了一台照相机,我们还拍下不少照片。学过的课程现在遗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有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财务会计、管理学、经济学等。记忆中的班主任潘权丽老师,教会计学的师萍老师,教经济学的唐亮老师印象比较深刻。上学三年,现在只记得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概念,其他的知识又还给老师了……
虽然自己三年在西北大学学习的时间累计加起来大约120天左右,但西北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公诚勤朴”的校训,百年名校的办学理念,老师们博学笃行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以为自己曾在西大上学而感到自豪!大学生活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时令已过小满,这几天,四声杜鹃声声“算黄算割”叫个不停,显然它们不知道今天的商州大地已鲜有人种小麦!此时,听着窗外声声的“算黄算割”,我想,是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未曾播种,谈何收获?学点东西,啥时候都不晚!
56岁出发,归来仍是少年!致敬我的朋友!
书于2024年5月23日
作者简介:张利平,男,陕西商州人,生于1971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闲暇喜欢阅读写作,《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