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3888期
远去的记忆(三十五)
——渐行渐远的城市痕迹
作者:秋墨
主播:默人
一个城市的发展,总会留下些许的痕迹,家乡兰州也是如此,只是这痕迹多已成为人们深深的记忆。
(九)说说“虹桥春涨”
上面小标题提到的“虹桥”,是指曾位于今兰州市西津东路东端的西津桥处一东西横跨阿干河下游雷坛河两岸的一座木质人行拱桥。因桥身拱起形似雨后彩虹,故被誉为虹桥,其实该桥的学名叫握桥或卧桥。因为当年的这座桥涉及兰州的一大景观“虹桥春涨”,便与“莲池夜月、古刹晨钟、河楼远眺、梨苑花光、白塔层峦、兰山烟雨、五泉飞瀑”等并称为兰州的“古八景”。
说起“虹桥春涨”这个景观,不免的就要说说“桥”下流淌的雷坛河。雷坛河系阿干河下游的水系,源自榆中南部的马衔山,全长40余公里,该河流至下游的雷坛河后便汇入了涛涛黄河。过去,阿干河的水量较大。史书记载,“唐之前,往来者过河,多为赤足,或人背、或畜驮。若遇山洪,便东西阻隔,路断人稀。”唐初时,人们开始在河上搭建便桥,以利通行。然而好景不长,一遇山洪,小桥即被冲垮。此后的数百年里,历朝历代在兰的主政者们均主持修建渡桥,也不知是资金所困,还是设计局限、抑或是工程质量等原因,桥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至清嘉庆三年,一个叫刘汉的官宦之人,捐银两千两,独自承建该桥。此时的他吸取以往造桥之不足,采用两堤插木、凌空架屋的方式,将两岸石堤加固重砌,插木架屋,建成新桥,形成以后握桥的基本形制。然而,设计上的缺陷,仍让新造的握桥好景不长。此后又有多名为官者或大户人家捐资建桥。嘉庆十一年陕甘总督蔡廷衡二次解囊,拓宽东岸水道,加固两岸石堤,此前握桥存在之隐患方得到初步缓解。新架之桥其旧址位于现在的西津桥处,东西横跨于雷坛河之上,两侧建有桥屋,通道两侧装有护栏,两端筑有翼亭,亭上均有题额,是一座典型的伸臂木梁桥的代表作品,也是一处意义非凡的文物。史料记载,这座桥是仿唐代吐谷浑(游牧部落)的“河沥桥”(无墩、虹梁、木拱桥)修建,建好的桥只能人、畜通行,这无疑也决定了它后来的命运。
由于该桥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最后建成的桥几近完美,桥身设有四层挑梁,每层挑梁由七根纵列的巨木贯栓而成,每五层是横铺在木简支梁上的桥面,因为纵列的巨木由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最后经由弓形的桥面连接在一起,所以称为握桥,又因从侧面看去,桥身呈现弓形,犹如新月彩虹,故又叫虹桥。昔日每逢冬季,雷坛河水便凝冻结冰,皑皑如同石蜡,直至春和日暖,冰融水涨,宛若银鳞奔涌而下,向桥上过客报告春汛,形成“虹桥春涨”之景观,久而久之成为了兰州人赞美的古八景之一。
可惜的是,一九五二年在修建西津路东端横跨雷坛河的大桥时,握桥被拆。据说当年梁思成、郑振铎都曾积极呼吁保留此桥,可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住这座古桥的命运。该桥的文物价值,当时的工程主管部门是清楚的,一开始该桥是按整体搬迁之理念处理的,拆时绘图编号,欲落脚于五泉山公园。但后期因照图装配难于成形而毁。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一七年在定西渭源县仿照握桥所建的灞陵桥却保留至今,成为国宝级文物。
被拆的握桥由于对兰州这座古城影响极深,此后的人们,但凡造景建桥,握桥便是主选。据统计,目前兰州地区建成的握桥已有5座,一是榆中兴隆山东山入口处的握桥;二是兰州水车博览园内的握桥;三是悬架于金城关“山隘”的握桥;四是五泉山公园的握桥;五是永登红城凤凰山的握桥。
百年握桥见证了古城兰州的沧桑巨变,桥已拆、景亦去,然而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永远的。诗云:虹桥春涨当年事,横卧雷坛雨霁新。四月风光依旧好,西津古迹化烟尘。
2024年5月23日✍
作者简介:森严,笔名秋墨,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国家机关退休干部,一个酷爱文学艺术的业余“选手”,中华诗歌联合会主席团专职成员。从业四十余年来,业余喜欢舞文弄墨,喜欢书法摄影,其书法与摄影作品多次在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近年来学写诗歌与散文,诗作以自由体见长,散文朴实无华,以往事回忆见多。很多作品被一些自媒体文学栏目登载,个别散文诗歌还被地方纸质刊物刊用,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自幼生长在兰州的平川人,家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始终吸引着他,影响着他。
主播简介:默人,本名赵亮,企业在职员工,中华诗歌联合会主播。喜欢阅读与朗诵,爱好摄影。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唐连明、晨曦
主席兼总编辑: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副总编辑:追梦天涯
主席团成员: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李希勇、唐连明、晨曦、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主播部成员: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芋蓉、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艳阳、兰子、慕紫、雪莲、蔷薇、大峡谷、风铃、一米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