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华诞传薪火 继往开来创辉煌
——回忆我与西农的流金岁月
作者简介校友刘泉,男,汉族,笔名白水。生于1989年1月,汉中市洋县贯溪镇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2012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现供职于汉中报业传媒集团(汉中日报社),担任记者。西农汉中校友会筹备负责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协会员,洋县作协理事。2019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网络及纸媒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其中部分作品被《汉中日报》《安康日报》《文学陕军》《读书村》等网络、纸媒转载。
一段时光,一段记忆,走过了就永远远去了,然而这段时光带给我的美好念想却永远长存心中。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我与西农也是如此。
蓦然回首,我在西农的四年光阴已经过去了12年;12年来,我奔赴祖国各地、求职谋生,完成了身份的转变;12年来,我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社会的洗礼和磨砺,那份稚嫩和青春早已褪去。然而,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怎么改变,与西农朝夕相处的四年光阴,却是我永生最难忘的精神财富和美好回忆。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充满了独特的回忆,我也一样。在西农的四年间,有过欣喜愉悦也有过黯然神伤;有成功后的喜悦,也有不堪回首的经历,可谓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如今,多年过去了,这些深深镌刻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记以及重重叠叠的诸多美好连同西农,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成为一片记忆的海洋,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不断流淌,不断蔓延,承载着我与西农永远延续的故事。和西农相遇,是2008年那个秋天的早晨。我怀揣着梦想和激动,在父亲的带领下,首次离开生养我19年的农村,来到了美丽的西农校园。
那时的西农于我而言是那么新鲜,又那么陌生。那高耸的三号教学楼,那一幢幢古朴的苏式建筑、那一棵棵茂盛的大柏树,还有那偌大而花园一样的校园构成了我对西农的最初印象和记忆,而这一切也勾勒出我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激动。在亲切而又热情的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我和许多新生一起参观了南、北校园;从北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三号楼到南校区现代化的国际交流中心,从种类齐全的农博馆到高大宽敞,能容纳万人同时举行集会的体育馆,这是我第一次在西农的校园里留下足迹。和许多新同学一样,我也在三号楼前的赵红璋教授塑像前留下了我在西农的第一张影像,而这里也成了我与西农无数美好记忆的起点。从此,我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2012年的夏天,我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后,离开校园奔赴社会,原以为我会经常回来的,岂料这一别竟是11年。而再逢西农,已经是11年后。
2023年的春天,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学校也将迎来90年校庆。这年4月中旬,学校正式启动了90年校庆的各项筹备工作,作为母校汉中校友会的代表,我有幸回到母校,参与了这次神圣而又庄严的启动仪式。这是我与西农分别11年后的首次重逢。11年前,我作为西农的一分子,离开母校的怀抱,投身社会建功立业;11年后的今天,我以校友的身份再次走进母校的校园里,内心仍然无比激动。站在三号楼前,望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我不由得勾勒起求学期间那些点点滴滴和美好记忆,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些难忘的瞬间此刻就像电影镜头,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的脑海中闪现。
虽然我知道,我早已不是学生,这里也已经不再属于我,但站在母校的校园里丝毫没有陌生感,更像是游子与母亲分别多年后的再次相逢,那种满心的欢喜和期待。
在西农的四年中,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新生成长为充满理想和奋斗的有志青年,在和西农一起前行的岁月里,也让我对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至今,我仍然记得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老师就满怀激情地给全班新生讲述了西农的建校历史,从昔日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到如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走过了不平凡的74年。74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西农人和无数前辈用智慧和汗水的努力拼搏、艰苦奋斗,才奠定了西农在全国农业院校的社会地位。在西农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诚朴勇毅”始终贯穿和流淌在每一个西农人的精神血脉中。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民为国本、食为民天、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初心,则是每一个西农人永远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他们将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谱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每一个像我一样,在西农生活、学习过的人都知道“学在西农、献身农业”的说法;那些年里,西农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同学们努力的身影,和浓厚的学风。西农的学子努力,西农的教师更敬业;至今,我仍然记得如范光丽、贺普宵、王秋芳等一大批老一辈的教授们,上课时饱满的精神,洪亮的声音、渊博的知识,他们多年如一日的辛勤哺育莘莘学子,以至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龄,这些优秀的老师永远是西农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一名西农人,我一直铭记老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谆谆教诲,向优秀的老师看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西农浓厚的学风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指导帮助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
好的爱情是互利互生,双向奔赴,我和西农即如此。西农深爱着他的每一个学子,她为广大学子们提供了广阔而高端的舞台。那些年里,学校常年开办的名人报告会、每周都有的校园舞会,还有校团委举办的青年学术沙龙、青年演讲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每一个西农人都有机会放飞自我、展现自我,从而在这里看到舞动的青春,感受到突破自己的美妙,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那时的我,作为一名西农人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满足。
而我也深深地“爱着”西农。我爱西农的浓厚学风、我爱三号楼前的白玉兰树,我爱校园里的青春气息、更爱每一个和我一样努力拼搏的西农人。那些年里,一届又一届的优秀西农学子们用科研成果、优异成绩诉说着内心深处对西农的爱意和敬意。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长们,也努力地在自己工作岗位上,书写着每一个西农人的辉煌和自信。西农是人才的摇篮,她见证了莘莘学子的上下求索;西农是知识的播种机,她见证了无数学子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西农也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一代又一代西农人不忘初衷、奋勇前行。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虽然我已经毕业多年,但我与西农那段永远难以割舍的“流金岁月”将永远延续、传递下去。
佛曰: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相遇。我和西农的相遇一定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所以得以相遇、相知、相爱。而在西农温暖的怀抱里,我安然度过了四载风雨,在这里记录下我青春的模样,给我留下了珍贵的校园记忆,也带给我无数的温暖与感动。
九十载风雨沧桑、九十载砥砺奋进。回望西农90年的办学历程,既有成长中的艰辛与坎坷,更有发展中的成功与辉煌。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到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西农用一个人近乎一生的努力和坚持,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道路,为干旱半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身为一名西农人,我时刻牢记“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从迈出校门那一刻起,我始终铭记着西农人所肩负的崇高使命的谆谆叮嘱,用自己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拼搏,为母校西农增光添彩。九十年校庆在即,让我们共同祝愿西农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祝愿西农越来越好,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西农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西农昔日的学子,我有理由为她流光溢彩的漫漫征程而骄傲,有理由为她经历九十年的风雨而自豪,为她一路走来的铿锵誓言而歌唱。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要有荡胸生层云的旷达,有潇潇雨歇的怅惋,有长太息以掩涕兮的悲悯,和悠悠我心的真情。我会秉持“诚朴勇毅”的校训,在我自己的人生赛道上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执校之手,与校偕长;唯愿你好,更愿你强。衷心祝愿我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繁花朵朵、前程似锦,我愿同你一起书写新的华彩乐章!来源 | 校友工作办公室
作者 | 校友 刘泉
排版 | 孙亚硕
审核 | 张粉婵
终审 | 薛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