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云淡,朗月圆空,秋高气爽,徐柔风清。
1959年农历八月十六日,坐落在群山环抱、梯田层层、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偏僻山村——良泉沟一农家小院中传出了孩子的响亮哭声,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这就是现在被洛宁人民称为“保护神”、罪犯闻风丧胆视为克星的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队长杨耀文。
其父书魁,生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1930年4月11日。16岁失牯,就不得不挑起了家庭重担。早年参加土地革命,打恶霸、闹土改,是农民群众的带头人、主心骨。曾在兴华镇剿匪战斗中负过伤。
195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农会主席、村长、会计、中方乡财粮、初级农业社社长、村支部副书记、书记等职。
60多年来,一心为公,尽职尽责。为人正直忠厚,办事认真负责。生活上克勤克俭,先人后己;对子女,严慈并施,疼爱有加。是一位开明贤达、誉满乡邻、功劳卓著、人人敬仰的好党员、好干部、好父亲、好老人。也是这次续家谱的发起者之一。不顾70多岁高龄,坐车下乡串联,多次到场鼓励,确实使笔者感动不已。
耀文在这农村基层干部家庭中成长,受到父辈言传身教的熏陶,从小就养成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作敢为、风风火火的性格和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胆识。
1977年洪岭高中毕业。在西山底乡造纸厂工作一年。1978年2月应征入伍。在北戴河52965部队服役。1980年经昌黎炮5师教导大队学习,提为班长。1981年推荐到北京军区60军教导大队学习。一年后返回原部提升为军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数次被评为优秀干部。
在解放军这所大熔炉、大学校中,农村长大的耀文,长知识、见世面、受锻炼、增才干。优秀的杨氏血统得以凝炼和升华,人格和胆识更趋于成熟与完善。
1987年转业到洛宁县公安局工作。先从侦察员干起,学习刑侦技能,认真钻研案例,向老公安学习,拜能人为师,出侦现场,分析案情,深入一线,突审罪犯。历经磨练,出色地完成了由军人到刑警的蜕变与蝶化。
工作中深感文化底子不足的杨耀文,遂发愤努力,抽空挤时,利用三余,坚持自修,“三更明月五更鸡”,终于拿到了“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补上了人生中重要一课。从此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公安工作中渐露头角,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善于捕捉关键案情,准确分析疑难案件,成为办案高手,被破格提拔为预审股股长。
期间,直接审案无数,重大案件20余起,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处,罪有应得;社会邪恶势力得以遏制,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社会正义得以伸张。为洛宁社会治安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人们称为“保护神”。
耀文敢想敢干,雷厉风行,判断准确,行动果断。
调任刑警大队长,更适合他“雷神”一般的性格特点。有多少不可收拾的场面,杨队长一到,一声吼,就能“镇住台”,压住阵脚,一出手,罪犯闻声丧胆,束手就擒;多少个现场,杨队长一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就能抓住蛛丝马迹,去伪存真,理顺思路,作出判断,立即行动,迅速破案。他是公安系统的一员虎将、福将。
十余年来,洛宁县重大杀人、抢劫案件,几乎都有他出现场的身影。如:王洪波连杀九人系列案件,历时两年,终被侦破。
再如:董照波、赵相超杀死四人系列抢劫案件,前后一年多,最后由杨队长亲自带队,加当地警力配合,跨省转战,千里追捕,终在云南昆明将罪犯一举抓获。押解回籍时,县主要领导及无数群众敲锣打鼓迎接凯旋而归的英雄!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千里追捕,多少次身处险境,多少次大难不死......
十数年来破案无数,破获重大、特大、疑难案件数十起,曾荣立大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99年被评为“洛阳市十大破案能手”,《洛阳日报》曾登载过他的英雄事迹。多次荣获“优秀大队长”“破案能手”“优秀侦察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得到市、县局的表扬和奖励,是洛宁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也是我杨姓后裔的荣耀和骄傲。
这次续修家谱,全仗耀文之功。召集开会,出谋划策,跑前跑后,捐钱出力,是修谱的核心和旗手。同族人员,莫不为之感恩戴德。笔者受合族众人之托,特写此文,以表敬意。
小沪 撰文

杨岭杨氏家谱编委会主要人员与嵩县归宗代表合影(左起)
第一排:杨耀文 杨留生 杨全芳 杨小沪 杨金芳 杨宾
第二排:杨石安 杨世亮 杨明森 杨玉杰 杨拴温

杨岭杨氏家谱编委会全体人员合影(左起)
第一排:杨全生,杨当振 杨留生
第二排:杨明卿 杨全芳 杨献虎 杨志中 杨金芳 杨宾
第三排:杨建亚 杨世亮 杨荣民 杨洪涛 杨万年 杨明森 杨小沪 杨小勇(柴窑) 杨石安 杨玉杰 杨耀文 杨拴温 杨小勇(张沟)
来源:《洛宁杨岭杨氏家谱》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