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做管理个个都有一手
一
古时女子不能外出打拼,她们的职场是家庭。寒舍布衣之家倒也罢了,人少事少,主妇或勤谨或懒散,或明白或糊涂,或能干或稀松,影响有限。一个小家碧玉嫁了人,勤快一点,会来事一点,和丈夫恩爱一点,会讨公婆欢心一点,这能力基本上也就够用了。
但大户人家便不同了,就说《红楼梦》里的贾府,一个家宅上上下下几百口子,形形色色的人,千头万绪的事情,纷繁复杂的关系,对当家主母综合素质的要求跟管理一个大公司也差不多。
你能想象《浮生六记》中芸娘那样的女子管荣国府的家吗?是有点生活情趣不假,但难当大任。没有风险意识,不懂理财筹谋,明知沈复养家无能还替人作保,也不规劝阻拦,一味听之任之,只顾眼前享乐;也处理不好家庭内部关系,写给沈复的信中,对公公的称呼不加注意,以致授人以柄而惹来申斥,最后居无定所,客死他乡。
真正的大家闺秀,绝不可能犯这些错。她们打小的必修课就是学习管理,出身决定了未来不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势必要挑起一个大家族内部管理的重担——多么讽刺,我们还以为人家是养尊处优的米虫。
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就是看中大家婢女见过世面,受过熏陶。宝玉的丫头小红之所以要从怡红院跳槽到荣国府CEO凤姐手下,目的就是“跟着奶奶,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大小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这话明白,凤姐提供的平台可比宝玉屋里大多了,能学到的东西也多多了,入则打点府里的人事财务,出则应付王公贵戚的外事交往,吃不到猪肉至少能见见猪走。几年历练下来,眼光格局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但事情得一体两面说,跟着凤姐这样强悍的领导能快速成长,压力也大。须时刻紧绷,对体力精力也是极大的消耗,稍有不慎不到位,可能会被骂挨罚,但扛过去就是一条好汉。
如果要在金陵十二钗里找可追随的领导,图上进的,选凤姐吧!好好干,凤姐亏不了你,不说别的,就是顾自己的面子,她也会给你个好出路。
如果图清净,李纨屋里绝壁是个不错的选择。李纨年少守寡,一心守着幼子过活,早早被排除出了权力中心。她知书达理,为人和善,人送外号“大菩萨”。跟着这样清静无为的领导,必定不会受气,缺点是人在长期宽松散漫的环境里会不知不觉退化,容易被淘汰。比方说有一次尤氏在李纨房中梳妆,她房里的丫头素云、炒豆儿伺候时都礼数粗疏,李纨自己都看不下去。
说完她们,再说说东府里的那位蓉大奶奶秦可卿。那可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人啊,做事面面俱到,对上恭敬有礼,对下也爱护有加,无人不服无人不夸。做她房里的丫鬟在不要太幸福好伐?以至于她死后,人人念她的好,无不痛哭流涕。两个贴身丫鬟里,蕊珠触柱而亡,随她而去;宝珠自愿做了义女,为她披麻戴孝。秦可卿令人想起《甄嬛传》里的纯元皇后,人设完美得有点悬浮,还都短命。秦可卿这样的领导,她事事要求自己完美,导致内耗严重,身边人只能心疼干着急,帮不了她。
二
说完了奶奶们,再看看小姐们的领导风格,先从贾府四春说起。
大小姐元春,宽和型领导。选进宫先做女官后做娘娘,职场一路开挂高歌猛进。能在皇上身边混住,那素质肯定杠杠的,察言观色、懂进退知分寸的本领肯定超乎常人。更难的是,她没有恃宠而骄,对下人尤其体恤。第十八回回家省亲时看戏,看龄官唱得好,很是喜欢,赐了金盘糕点,令她随便再唱两出,领班贾蔷让她唱《游园》《惊梦》,这两出是牡丹亭的经典剧目,不会出错。但龄官不肯,一定要唱《钗钏记》里的《相约》《相骂》。元春果然没有计较,还非常高兴,额外赏了两匹宫锻、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还特别交代“不可难为了这个女孩子”,对于一个身份低贱的戏子尚且如此爱护,那跟着她进宫的丫鬟抱琴,更是不可能受委屈了,必定会像甄嬛待浣碧、流朱一样,将之视若姐妹。
二小姐迎春,无能型领导。“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可不就是她?自己的东西都看不住,金钗让嬷嬷拿去当赌资。丫鬟绣橘替她讨要,对方不但不给还倒打一耙,在她面前吵成一锅粥,她竟然充耳不闻读《太上感应篇》去了,把绣橘气得大哭。探春出面替她讨要,一旁的林黛玉暗戳戳diss她:“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黛玉七窍玲珑心,拐着弯儿地对迎春未来的治家能力表示担忧。这话后来果真应验,迎春嫁给孙绍祖,后者是个家暴男,对她非打即骂,拿她不当人看。更可怕的是把“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迎春一点办法都没有,只会哭。谁要是跟了这样的领导,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想当初司棋被撵时对她苦苦哀求,她眼睁睁看着,连句求情的话也不敢说。走了好,走了好,如果留下来做她的陪房丫鬟,落到孙绍祖手里,更是生不如死。这样看来,司棋躲过一劫。
三小姐探春,护犊子型领导。王善保家的进门抄检,探春说自己的丫头们若是贼,自己就是窝主。并放出话来:“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心如明镜,决不会让自己的丫头成为这场内斗的牺牲品。她从家族管理的高度指出了这种行为隐含的危险性:“------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最后,她赏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十分解恨。跟着这样一个叫得响打得硬的领导,不要太爽哦!
四小姐惜春,无情型领导。也是抄检,她的丫鬟入画被查出替自己哥哥保管财物,凤姐有心放她一马,但惜春却主动提出把入画带走。亲嫂子尤氏出面求情都不依,咬紧牙关不松口:“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尤氏说她是个“心冷意冷心狠意狠的人”,她的回答是“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生生撵了入画。这样无情无义的领导令人心寒,再深究一步,其实是怂,只求自保,怕受连累,不敢担当,遇到这样的领导,不要有任何期待,能跑就跑。
三
最后来看十二钗里分在第三组的几位,亲戚小姐及其妙玉。
先从最外面说起,栊翠庵的妙玉。这位可不是一般人,出身官宦小姐,不但带发修行,还带着几个嬷嬷丫头。跟着她应该不轻松,首先她有洁癖,在卫生要求上就高于常人。庵里来人多些,她等人走了都要拿水洗地,而且送水的小厮不能进门,把水放在山门外墙根下。那谁往里抬呢?还不是丫鬟?有一个细节记忆犹新,七十六回她同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完诗回到栊翠庵已是深夜,老嬷嬷们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坐在蒲团上打盹,妙玉二话不说将她提溜起来,现去烹茶,作风很是雷厉风行。按理说,妙玉做的也没错,可不知为什么,每读到这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只能说,这个领导少了点人情味。
宝钗呢?是个妈妈型领导。你看莺儿,在她面前老也长不大,还是一副天真娇憨的孩童样。八卦,贪玩,偶尔闯祸,宝钗得时时替她圆场,像对一个不省心的孩子。严厉都是装出来的,其实满心都是宠溺,否则她早学乖了。
名场面是和贾环玩丢骰子,贾环丢的是个幺,硬要说是六,莺儿寸步不让:“分明是个幺!”宝钗明知贾环耍赖,还是选择了让莺儿受委屈:“爷们还会赖你的钱,还不放下钱来呢。”这就像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闹矛盾,有涵养的家长肯定先说自家的孩子。
莺儿不情不愿:“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
贾环被怼哭:“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宝钗一边哄贾环,一边骂莺儿。一个大家闺秀,倒像个拉架的老母亲,急出一脑门子汗。
若把宝钗换成湘云,她当时会怎么样呢?估计会亲自上阵,直接主持公道:“我也看见了,分明是个幺!”哈哈!
湘云自小能吃能睡,又贪玩,和自家丫鬟没大没小打成一片。她自己喜欢扮男装,便将自己的丫头葵官也扮了男装,还改了名字叫“韦大英”,取“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两人一块招摇过市,不亦乐乎。她没有太强的等级观,翠缕问她关于“阴阳”的概念,她耐心作答,直到答不动为止。对丫鬟们也不拿大,会以姐姐相称,“袭人姐姐”,“金钏儿姐姐”,“鸳鸯姐姐”,都是姐姐。袭人开玩笑说她长大了开始拿小姐的款儿了是玩笑,若真是,怎么会说得出?有这样的玩伴领导,简直不要太欢乐,那是一段可共相伴的青春。
最后,是我们亲爱的黛玉了,一时半会儿很难给她归类。你说她性情各色不好伺候吧,她和紫鹃处得像闺蜜一般;你说她体弱多病不善管理吧,潇湘馆里却也秩序井然,下人们各安其事,内部没见过牢骚吵闹,对外也不曾和其他人有过冲突。抄检时因发现有宝玉的衣服,紫鹃笑意盈盈一句“现如今两下里的东西也算不清”就打发过去;赵姨娘来借雪雁的孝服,雪雁以自己的东西都是紫鹃收着,要借还得先问林姑娘,审批程序复杂的理由婉拒,应对有技巧,说明黛玉调教有方,也侧面看出潇湘馆内的管理很严格。小性儿不在大事上用,体弱不代表能力弱。
天空未见翅膀的痕迹,鸟儿已飞过。更神的是,从未见黛玉煞有介事申斥过谁,她们也都兢兢业业各司其职。这真是个奇迹,无招胜有招,境界高。
她是怎么做到的?要好好学一下。一是立好规矩,二是知人善任,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常运转,便可天下太平。黛玉做管理,真有一套。
最后一组的是巧姐,她是凤姐的女儿,应该多少会有乃母之风,奈何家被抄了,她流落村野,纺绩为生。她没有机会施展才能,但是有血液中的基因与从小的耳闻目染,她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