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该追求精神的独立和内心的安宁,而不是被物质世界的虚幻所迷惑。
我们所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所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如果我们看多了评论区,你会发现,永远都会有对立的两帮人。比如说,关于美国的看法,一帮人认为美国枪击每一天,一帮人认为美国自由、民主与法治。
在展示枪击的视频评论区,第一帮人就会嘲笑到:这就是你们要的自由;而在彰显法律人性化的视频评论区里,第二帮人就会说:这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然后两帮人就开始互撕:你骂我愚蠢,我骂你无知,有时看着就感觉挺有趣的。本质上来说,这两帮人都没有错,只是他们各自接收到了不同信息的投喂罢了。
真实的美国怎么样,也许我们应该问问在美国的人,或者自己亲自去看看,而不是光看别人怎么说,更可怕的是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那样你跟信息垃圾桶又有什么区别。
当代作家周国平说:每个人都有眼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睁眼看世界。有些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有些人是用思考来感觉,真正的独立思考是从学会质疑开始的。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人类就是这样,既讨厌别人骑在自己头上,又喜欢骑在别人头上。正如拿破仑·波拿巴所说:“在那些厌恶压迫的人们中,却有许多人喜欢压迫别人。”
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笑里藏刀、口腹蜜剑、心怀鬼胎、言行不一,人类给自己创造了好多词汇,这也挺难的,不过,人性或许原本就是如此。
相互算计,是人类在众多生物脱颖而出的最大特征。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在所有的动物中,唯有人这么做。”
拥有智慧或许是上帝对人类最大的嘲讽吧,战争、阴谋、谍战、商战、舆论战,人类似乎早已习惯这一切,甚至还乐在其中吧,必竟人们总是把诡计称为智慧呢。
在乎别人的言论,就会失去本心,人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就像恒星失去了光明。
你在乎别人的言论么?也许很多人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比如别人说,隔壁家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还没结婚,你焦虑了。
别人又说,三十几岁的人了,还没房没车,真失败,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那么没用。事实上,我们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定义,更可怕的是我们还认可了别人的定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很多东西其实并不具备可比性。有的人一出生就身价上亿,有的人一出生却衣食堪忧,而人们总是习惯了只拿年龄当唯一的尺度。
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把自己的身子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这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事实上,你越是在乎别人的评价,你就越容易自我怀疑。
别人说你应该怎么样,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活成那样。因此,自由的人生不应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绝不为别人而活,也不被别人定义。
有些事物,追求固然苦恼,避免也是苦恼,其实那些事物并未来找你,是你去找它们的。
小时候觉得有辆车会很开心,长大后真的有辆车了,才发现也就那样吧。人就是这样,没有的东西拼命追,拥有的东西使劲扔,对未来充满期待,对过去总是怀念不已,唯独对当下感到迷茫。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何为烦恼,求而不得,转为烦恼,所以关键不在于“得不得”,而在于“求不求”。“得不得”是命运安排的东西,而“求不求”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情。
而人总喜欢顺从欲望,并把这种顺从称为有野心、有抱负,把自己交给不确定的命运,一旦失败了,就会感叹这就是命,而一旦成功了,又会滋生出新的欲望。
不要对事物抱一种那错待你的人所抱的同样的意见,或者抱一种他希望你有的意见,而是要按其本来面目看待事物。
有时觉得很奇怪,独立思考本来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如今却成了稀有的能力。比如说看视频,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按照作者的引导进行思考。
而对视频的真实性与作者的意图从来都不会去考量。在这个视频都可以合成的时代,只用眼睛去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实。
如果你认真的去看看作者、看看IP、看看作者的其他作品、看看作者的信息来源,你就会发现很多视频都是来骗流量的,骗你的愤慨、骗你的善良、骗你的同情心。
因此,不要按照别人的希望去理解一件事物,否则,我们很容易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人。有时觉得不是造谣成本低,而是盲目相信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