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心中的爱情三千行
—— 读雷晓明的长篇爱情诗《驿动的散曲》
卢圣锋
(一)风雨走三轮
在一次文学采风座谈会上,雷晓明把他的诗稿《驿动的散曲》交给我,要我为他即将再版的这本诗集写一篇序言。我心中惶恐,我说我不写序言,只能给你提点感言或是感觉。
我曾在一所中学教过几年历史,晓明是我的高中学生。那会,我任学校团委书记,校团委有一个团刊叫《朝晖》。晓明呢,语文成绩好,很有文学功底,我就要他参与刊物的编审工作。《朝晖》当时是一个几十页纸的蜡笔油印刊物,在当时的桂阳县文学社团很有些名气。刊物发表文章因排版要求后面留白,便于插图等用途。晓明却时不时私自在留白处赋上自已的小诗。其他编辑对他“贩卖私货”的行为有意见,便向我反映。我一看,诗歌质量很不错,也就简单批评了一下。后来,晓明按正常程序发些诗歌在内部团刊上,他在学校便有了“校园小诗人”的雅号。
几年后,我去了一家媒体。晓明高中毕业上了电大,大学毕业后进了企业。后来,企业不景气,他下了岗。晓明家世坎坷,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因精神受刺激出外失踪。晓明作为家中长子,挑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为了便于寻找母亲,晓明选择了踩三轮送货的谋生行当。桂阳的大街主道、背街小巷,临近县市区都留下了他一边寻找母亲,一边送货谋生的身影。晓明在与困难生活的抗争中,从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有感于晓明那份孝心,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风雨走三轮》发表在当地一家媒体上,以表达自已对晓明面对生活的那种乐观、积极向上态度的尊敬。一部三轮,半轮是难舍的亲情,半轮是艰辛的生活。脚下是谋生的汗水,天空就是诗和远方。也许,这就是世间不一样的人生。后来,晓明去了广东,艰辛的打工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素材,二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累计达一百余万字。他经常在《羊城晚报》《珠江文艺》《诗刊》《星星》《芳草》等重量级刊物发表一些文学作品。诗歌《在别人的城市》获全国首届打工文学诗歌奖;散文《卖花小女孩》获《小溪流》全国儿童文学真情作品优秀奖;小小说《祖父与酒》获《湖南文学》创作新秀奖。这些荣誉不仅彰显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与成就,也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晓明除了诗歌方面的造诣之外,对桂阳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颇有心得,是一位醉心于桂阳古村文化探究的学者。他通过文字记录下了家乡的古村风情,经常在一些知名网络媒体主持如“晓明看历史”等文化专栏,成为了桂阳考古证据的史通级人物。
(二)驿动的散曲
晓明出版过几本诗文集,其作品中,爱情诗占据了一定的分量。《驿动的散曲》是他的一部以三千行篇幅展现深情厚意的长篇爱情诗。
轻轻打开晓明的《驿动的散曲》,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爱情芬芳的诗意世界。这部爱情长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让我感受到了爱情那三千行的细腻与磅礴。 爱情,如同一条河流,潺潺流淌,永不停息。每一滴水都承载着深情厚意,每一道波纹都映照着心灵的颤动。晓明的《驿动的散曲》,长达三千行,意味着诗人无数次的思考,无数次的笔触,更是无数次的期待与失落。它让我想起了古代的书生,用墨香浸染纸张,书写着对远方佳人的思念。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炽烈,既有甜蜜的憧憬,又有痛苦的挣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爱不仅仅是甜蜜与温馨,它还包括了挣扎、痛苦、失落与希望。这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就是那位正在书写爱情的诗人。
在结构上,这首长诗采用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格律,又有现代诗歌的自由与奔放。这种结构上的创新,使得诗歌既具有古典的优雅,又不失现代的活力。同时,诗中意象丰富,既有传统古代的浪漫场景,又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这些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立体。
此外,诗中的节奏把握得也十分到位。时而轻快如风,时而沉重如山,这种节奏的变化恰如爱情中的起伏与波折。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爱情的复杂性。
在诗歌的语言上,诗人采用了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词汇。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仿佛经过精心挑选与打磨,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首深情而动人的诗篇。这种语言的魅力使得诗歌更加易于传颂,也更加深入人心。
《驿动的散曲》全诗共有156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独立成篇,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爱情的美好和苦涩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诗中所描述的那般,爱情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娇艳;但同时,爱情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让人在享受美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痛苦。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古典诗词、民间传说等,使得整部作品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品赏几节诗歌断章。
“那一声汽笛,像闪电疾驰在一片原野上”“情流淌在千年的骨肉上,为什么还会有人给遥远的青灯,以醉心的温暖”“把一粒种子播入土中,蠕动,蓄积,想象以后的世纪中,会如何抽芽,分蘖,含苞,吐绿”。诗歌很有画面感,这是一个小园的荒凉,以及人们在其中留下的回忆和情感。其中,描绘了汽笛声和缆绳般的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写出了园子的凋零和人们的情感纠葛;表现了播种和希望,寓意着未来的生命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落月长空,硕果在高枝上冥想,群鸟以飞翔的方式,躲闪着风雨,我以一颗卑微的心,等候,一个美丽的花期”“美丽的荷花啊,那顶出俗高雅的花冠,是哪位有情人赠的,每当我看见了,就想起难言的心事”“倦怠的长路,使人不敢奢望铭记足迹”“谁是伫岸依依的旅人,谁同我在月落呜啼里想着归宿”。这段文字描绘了诗人对落月、荷花和旅途的感悟。他借着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等待美丽的花期、荷花舞动时的欣喜、穿越山川的孤独等。同时,他也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渴望有一个家,但又害怕失去自由。最后,他将这些情感化为一首诗,表达了他对生命和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多少次,我用画笔描绘你的笑靥;多少次,我用吉它弹奏你的歌声”“生生死死,如伤感的落花,流过尘封的河,缀满花香鸟语的园里,梁山伯与祝英台,翩翩飞翔,化成一对美丽的蝴蝶,让人世间的情爱,凄美地走过流泪的雨季,古典的故事,是朵盛开的千年玫瑰,让绝望之人,在梦里攀过悬崖““其实雪并不认识我,我只有默默承受一种古典的相思,因此洁白的梦里,我时常想说出,那塘 那鱼 那荷 那月,还有雪”。这一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感情。诗中多次提到画笔、吉他、窗纱、雨声等细节,营造出浪漫柔美的氛围。同时,也涉及到了古典文学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故事,以及对“雪”的向往和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复杂。
在品赏这部作品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散曲作为一种古老的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使得诗歌更具韵律美和音乐性。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散曲的特点,运用现代诗的艺术风格将爱情的情感起伏和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驿动的散曲》不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情感的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爱情主题的深刻思考,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的韵律美。这部作品无疑将成为诗歌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三)情诗三千行
情诗三千行,只取一行吟。本该可以结束这篇文章了,但还是想对“情诗三千行”再谈点感觉。
其实,我很少接触长篇爱情诗,更何况《驿动的散曲》是洋洋洒洒的三千行。穿越千年的浪漫之旅游弋在浩渺的文学海洋中,爱情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永恒的篇章。它们或温柔细腻,或热烈奔放,如同千行诗句中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穿越千年的浪漫之河。
千行爱情诗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长篇的篇幅、深度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爱情的多元和复杂。它不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温馨,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爱情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千行爱情诗不仅是一种诗歌形式,更是一种对爱情的深度解读和体验。
《驿动的散曲》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心灵的交流。它们承载着诗人对爱情的向往、追求和感悟,将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化为文字,让后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真挚与美好。这些诗篇穿越时空,传递着爱情的永恒魅力,成为了我们心灵的慰藉。在《驿动的散曲》这部爱情诗中,我们见证了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有缠绵悱恻的相思,有热烈如火的激情,有细水长流的陪伴,也有生死相依的誓言。这些诗篇让我们明白,爱情并非只是短暂的激情,更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它们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力量,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爱情并非总是风平浪静。在千行爱情诗中,我们也看到了爱情的曲折与磨难。有时,它们如同狂风暴雨,让人痛苦不堪;有时,它们又如同涓涓细流,温暖而绵长。这些诗篇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付出和坚持,需要勇敢和信任。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更加珍惜阳光下的美好。在欣赏千行爱情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思了自己的爱情观。这些诗篇如同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它们让我们明白,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在爱情的滋养下,我们可以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宽容。
在诗歌的海洋中,千行爱情诗犹如一座独特的岛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吸引着读者的目光。在无数诗人笔下,爱情诗更是其中最为动人心弦的篇章。诗人晓明,他的笔下流淌着三千行爱情诗,每一行都如清泉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在《驿动的散曲》里,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他的每一篇章段落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细腻地描绘着爱情的点点滴滴。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对人性、对情感的深刻思考。晓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他用诗意的语言,将爱情的甜蜜、苦涩、期待与失望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爱情真谛的探索。他通过诗歌,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对爱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晓明的诗歌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激,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的同情。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爱情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颂歌。
当然,任何一位诗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瑕。晓明的诗歌虽然充满了情感与思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候他的诗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略了内容的深度,等等。但正是这些不足,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真实、更有人间烟火气。在评价晓明的诗歌时,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优点,也要看到他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的诗歌,更好地欣赏他的作品。同时,我们也期待晓明能够在未来的创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诗歌技巧,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文学享受。
一个热爱诗歌的人,一定热爱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诗歌也会阳光向上。读《驿动的散曲》, 就是在读一种感觉。我读晓明的爱情诗,从纸婚读到银婚,也许以后还会读到金婚、钻石婚……
谢谢晓明!
作者简介:卢圣锋,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三度诗社诗人。“感觉”写于长沙洋湖,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