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治钢,1983 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高级教师,专职书法教研员。2010年被上海官方引进,穆治钢悬纸书法艺术馆在上海成立。现任上海悬纸书法研究院院长、大公书画院顾问、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人生"讲座教授,首位连续十年当选吉沪两地政协委员;首位上海旅游区形象代言人和长白山旅游形象大使;首位央视春晚现场创作的书法家。

读崔瑗《草书势》思悟
穆治钢
一、引言
崔瑗草书势如星,
墨香四溢笔花生。
形态自由神韵显,
气势磅礴才情融。
韵律和,心手畅,
意境深远意无穷。
传承创新展风采,
中华文化绽新容。
崔瑗的《草书势》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草书艺术的发展道路。作为一名拥有多年书法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和专职书法教研员,我对草书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当我再次研读《草书势》,并将目光转向当代草书名家沈鹏的作品时,心中不禁涌起诸多感慨与思考。本文将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深入探讨草书艺术的魅力与传承创新。
二、《草书势》的剖析
崔瑗草书溯源长,
仓颉造字翰墨香。
形态自由随风舞,
气势磅礴似海洋。
韵律和,意悠扬,
意境深远蕴华章。
创作法门功底厚,
情感注入字放光。
(一)草书的起源与发展
崔瑗在《草书势》中追溯了草书的起源,指出其可追溯至仓颉造字之时,文字最初是模仿鸟兽足迹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形态不断演变,草书应运而生,并在汉代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草书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草书呈现出多种风格和特点。例如,在汉代,草书更多地体现出古朴、雄浑的气质,这与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二)草书的艺术特质
1. 形态自由灵动
草书的笔画自由流畅,不受拘束,犹如舞动的丝带,形态各异且充满变化。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书法家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在纸面上自由流淌。
2. 气势磅礴奔放
连贯的笔画赋予草书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气势磅礴。这种气势能让人感受到书法家创作时的激情与力量。
3. 韵律和谐有致
笔画之间的韵律和节奏,如美妙的乐章,使作品充满音乐感。书法家通过对笔画的轻重缓急、疏密有致的安排,营造出独特的韵律之美。
4. 意境深远悠长
草书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组合,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和意境,让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观者能从作品中领略到书法家的心境和对世界的感悟。
(三)草书的创作法门
崔瑗强调草书创作需要书法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一方面,扎实的书法基础是创作优秀草书作品的前提,包括对笔法、字法、章法等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书法家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将自然之美融入草书作品中。同时,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组合,使作品富有个性和创意,展现出书法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沈鹏草书作品的解析
当代草书推沈鹏,
继承传统建新功。
形态自由随风舞,
气势磅礴似狂龙。
韵律美,意境空,
饱读经典蕴诗情。
挥毫泼墨书千古,
中华文化绽新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启功先生家有幸结识了沈鹏先生。后来,沈鹏先生担任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经启功先生引荐,我登门拜访了沈鹏先生。沈鹏先生事务繁忙,但他还是满足了我的请求,为我的学生题了“务实”二字。如今几十年过去,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沈鹏先生作为当代著名的草书大家,其草书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一)形态自由的展现
在沈鹏的草书作品中,形态自由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笔画流畅而灵动,毫无拘束之感。例如,在他创作的毛泽东《沁园春·雪》这幅作品,笔画犹如随风飘舞的柳枝,摇曳生姿,给人以自由洒脱的感觉。他巧妙地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让笔画的形态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二)气势奔放的呈现
其草书作品的气势十分奔放,笔画连贯且富有张力。他常采用快速的书写方式,使笔画之间形成一种一气呵成的连贯气势,让整个作品充满了动感和活力。像他的一些大幅草书作品,长长的笔画纵横交错,如奔腾的骏马,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激情。
(三)韵律和谐的营造
沈鹏的草书作品韵律和谐,他对笔画的粗细、长短、疏密等变化把握得恰到好处,使作品充满了音乐般的节奏感。在一些作品中,他通过巧妙地安排笔画的节奏和疏密关系,营造出一种跌宕起伏的韵律之美,让观者仿佛能听到一曲优美的旋律。
(四)意境深远的表达
沈鹏先生通过草书的自由和流畅,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和理解。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让观者能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他内心的世界。比如,沈鹏先生创作的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的草书作品中,他通过灵动的笔画和巧妙的布局,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四、《草书势》对当代草书创作的启示
书法艺术源且长,
草书底蕴细端详。
崔瑗纵情草书势,
古为今用绽光芒。
追传统,求奔放,
时代特色品性彰。
历览前贤风格异,
各领风骚称巨匠。
(一)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草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代草书创作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书法家应深入研究古代草书经典作品,汲取古人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将其作为自身创作的宝贵财富。例如,我们可以从张旭的草书作品中学习到笔法的精妙和神韵的表达;从怀素的草书作品中领略到气势的磅礴和自由的挥洒。通过对传统的继承和学习,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二)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草书的自由、奔放特性使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在当代社会,书法家应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草书作品。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草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书法家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新材料等手段,拓展草书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同时,结合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具时代气息的草书作品。
(三)注重个性的彰显
草书的个性化表达至关重要。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应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而展现出独特的个性。有的书法家擅长以豪放的笔触表达内心的激情,有的则以细腻的线条展现深邃的情感。在创作中,书法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打造出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草书作品。
(四)提高修养的意义
草书是高雅的艺术形式,需要书法家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通过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水平。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传统艺术、研究哲学思想等,都能丰富书法家的内心世界,为草书创作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灵感。同时,不断学习书法理论知识,提高创作水平和理论素养,也是提升草书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五、当代草书作品分析
彪兄阳弟草书强,
笔走龙蛇意飞扬。
形态自由如流水,
气势磅礴似海洋。
墨韵香,笔力强,
意境深远蕴华章。
对照崔瑗草书势,
二君不及怀素狂!
(一)刘洪彪先生作品分析
二十年前我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研究生班读研究生时,笫一次与这洪彪先生见面,当时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我们见面只是互相点了点头,谁也没说话。几天后,经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高研班同学,时任中书协理事的张继先生引荐,我与刘洪彪先生才算真正相识,并且互相赏识,他几次在见面和通电话时赞美我的悬纸书法,2013 年我与刘洪彪先生同时参加首届《大美之春文化春晚》,春晚开始不久,刘洪彪先生现场悬纸创作苏东坡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创作结束回到座位,忽然看到了我,他说:“哎呀!知道你来我说啥也不能悬纸书法,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书归正传,刘洪彪先生的草书作品有很多,不同的人对其代表作的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刘洪彪先生的草书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你对刘洪彪的草书感兴趣,可以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
《沁园春·雪》:这幅作品纵 3.66 米、横 14.4 米,笔墨酣畅,点线飞舞,奇宕震撼,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中亮相,就视觉效果来说,堪称惊艳。
用笔:刘洪彪先生的草书用笔流畅,线条富有变化。他善于运用轻重、提按、顿挫等手法,使线条在粗细、浓淡之间自由转换,增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他的用笔还具有较强的力量感,能够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书法家的功力和气质。
结构:刘洪彪先生的草书结构富有变化,常常打破传统的结构规律,进行夸张和变形。他注重字形的欹侧、疏密、开合等对比关系,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平衡感,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他的结构处理还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能够在二维的纸面空间中营造出三维的效果。
章法:刘洪彪先生的草书章法布局富有变化,常常采用疏密相间、虚实相生、黑白对比等手法,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他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能够在局部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和谐统一。
墨法:刘洪彪先生的草书墨法运用也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浓淡、干湿、润燥等墨法,使作品在黑白之间呈现出丰富的变化。他的墨法运用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在不经意间表现出书法家的情感和气质。
(二)丁申阳先生作品分析
2015 年我在上海豫园听涛阁举办“穆治钢上海豫园书法展“,丁申阳先生陪同周志高先生到场祝贺,丁申阳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我的书法展览给充分肯定。书归正传,丁申阳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草书书法家,现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草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丁申阳草书的一些分析:
1. 笔画流畅:丁申阳的草书笔画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般,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他的笔触轻盈而有力,能够在纸面上自由穿梭,展现出草书的灵动与洒脱。
2. 结构独特:丁申阳的草书结构独特,常常打破传统的字形结构,进行夸张、变形或重组,形成富有个性的字体形态。他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使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统一。
3. 墨色运用:丁申阳在草书创作中善于运用墨色的变化,浓淡相间、干湿结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的墨色运用与笔法、线条相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情感。
4. 情感表达:草书是一种极具情感表达的书体,丁申阳的草书作品能够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他通过草书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气质和艺术追求融入其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丁申阳的草书作品在笔画、结构、墨色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了他对草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探索。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草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六、结论
崔瑗草书势如灯,
艺途指引方向明。
书坛大家呈风采,
传统创新意无穷。
承古韵,焕新容,
遍临碑帖化个性。
遨游墨海心神醉,
意境节奏赖真功。
崔瑗的《草书势》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草书艺术发展的道路。通过重读《草书势》,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草书的艺术内涵和创作精髓。结合当代草书名家沈鹏等的作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代草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当代草书创作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发展,彰显个性,提高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草书作品,推动草书艺术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作为拥有多年书法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和专职书法教研员,我将继续致力于草书艺术的研究和教学,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书法人才和推动草书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草书艺术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草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始终怀揣着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同时保持着对创新的渴望。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每一幅草书作品都是书法家情感与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在草书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感受那无尽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崔瑗的《草书势》还是当代草书名家的作品,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我们要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草书艺术的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草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奋斗!让草书这朵艺术之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永远绽放光芒!
穆治钢于上海书法研究院
2016年立春

崔瑗《草书势》原文: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
蝌蚪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
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
盖草书之为状也,宛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羸羸,欻奋亹而桓桓。
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窿扬其波。
芝草葡陶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
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窃娆廉苫,随体散布。
纷扰扰以猗靡,中持疑而犹豫。
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
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
或者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此文宪。
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八体,靡形不判。
去繁存微,大象未乱,上理开元,下周谨案。
骋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
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体磊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璀璨。
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

编辑: 李 牧
校审: 穆治钢
编审: 马汝义
监审: 尹卓悦
主编: 王景惠
编委: 陈金福 杨桂珍 一 琳
胡 江 朱明杰 晏明华
李 凤 郑洪金 孙立芳
李迎春 白晓涛 郭建芬
策划: 刘颖华
顾问: 刘金享 张顺富 张守儒
杨 闯 王伟长 吴文昌
劳淑芹 王国清 方胜利
任 冉 王 谨 李淑琴
李德兰 刘春华 王启顺
韩玉春 谭 颖 闫三堂
齐玉山 李景春 甘会文
朱成华 刘兆亭 张文革
王根权 穆治钢
出品: 李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