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荣辱
王新民
也许我家父辈们生不逢时,没有上多少学,就当了放牛娃或药铺的相公,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儿女尤其是孙辈的教育,始终如一鼓励子孙后代读书,儿女辈几乎一半上了大学或中专,孙辈全部上完了大学大部分还读了研,有的娶了博士生的媳妇,在老家全村是敲了锣的。
人有所长,也有所短,学习好是智商高的标志,但所谓情商却未必高。不仅情商不高,还常常清高,显得孤高寡和,就像阳春白雪欣赏者少,而下里巴人附和者多一样也不奇怪。
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旧的道德打破了,新的道德尚未建立起来,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笑娼而笑贫的现象。在此社会,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不少新房高档家具新品电器一应俱全,但却看不到书柜或书画作品。读书人似乎也逐渐被边缘化了。“刘项原来不读书”似乎成了时尚。
写到此不禁联想起1997年贾平凹先生给拙著《行余集》写的序中的一段话:“坏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是活得很好的,又有钱,又有好身体,还常携着漂亮女人,似乎天忘了报应。这是因为坏人无羞耻心,不守道德规范拘束,能吃饭,又不失眠。但坏人最终下场不善,皆缘于他养成习惯的思维意识必会造成他与世事的全面相违。有哪一个妓女能享受到爱情的幸福呢?”
事实证明如此,近几个月来,应邀到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临潼开放大学、西安工商学院捐赠拙著并作有关读书的发言,使我感到读书和读书人还是受欢迎和尊敬的。
前几日,良师益友刘兆英先生和何谦先生来访,带了我编著的《做个自在人》《书友贾平凹》《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等书请我签名。宝剑送英雄,图书送书生,感动之余赠送新出的拙著《读懂贾平凹》以示谢意敬意。爱读书的人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
当然在如今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文化不高却发财的人似乎更吃香,他们看不起读书人,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眼中只有钱,影响得其子女也藐视读书人。但切记,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随着进入信息化和高科技时代,文化不高想发财越来越难,不读书或少读书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现在的社会有种怪现象,多数父母不惜重金租买学区房为孩子上好学校,舍得花钱和时间陪孩子上奥数班、英语班等等,目的都是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念书考个好学校。但有的父母自己却在家里不放个书柜,也不带头(哪怕装装样子)也不读书,整天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常言道,身教胜过言传,大人如此沉湎吃喝玩乐,却让孩子刻苦学习并考上好学校,上好之下必效之,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可能吗?
当然不读书少读书也能生存,就像传说山区放羊孩子的答问:放羊卖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娃娃,生了娃娃再娶媳,娶了媳妇再生娃……这只是无异于动物的生存,而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生活,难怪鲁迅先生呐喊:救救孩子!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主要是由书组成的。如此可以说,读书就是过着天堂一样的生活。古人说,读书是福,那么就借此吉言,祝福天下读书人幸福享福!
2024.6.9于上林苑

作者简介
王新民,笔名辛敏、王辙。陕西大荔人。198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分配到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91年调至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发行处副处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业余情衷读书写作,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行余集》《书友贾平凹》《不惑集》《大地美容师》《人生忠告》《龟兔赛跑》《春华秋实》(后二者与女儿合著),报告文学集《贾平凹打官司》《真话真说》《走马书林》《渭河大水灾》《高考大透视》《〈秦腔〉大合唱》《贾平凹纪事》(1990-2000)《贾平凹纪事》(2000-2010)《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策划贾平凹》等20余部。其中《高考大透视》荣登“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黄土高原上的银铃——人民艺术家贠恩凤》入选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精品出版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