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笔
又是一年艾叶香,又到一年端午时。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一端午节,人们又称端阳节,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人们祛病防疫的节日。早在晋代的《风土记》中对端午节就有记载。
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五毒”开始上蹿下跳,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同时,在古人眼里,端午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节日,这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习俗中。吃粽子原始目的只是为了讨口彩:中举人光宗耀祖,求子嗣无后为大。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们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过节都要有仪式感,早早的有人就开始在市场上卖艾草,将大捆的艾草扎成一小把一小把,老太太老大爷们喜滋滋地买一小把回去插在门上,驱蚊虫辟邪,闻艾香以增加节日的氛围;有孝心的儿女们,拎着商家包装精美的盒装粽子、绿豆糕去看望爸妈,给爸妈送上节日礼品,问候爸妈身体健康;而幸福的孩子们身上系着香囊,吃着香甜的粽子在快乐地嬉戏玩耍。记得小时候的我们是没有见过如此好看的香囊,但为了驱虫辟邪图个吉祥,大人也会给孩子用缝衣线搓花花绳戴在手腕或脚腕上或自己缝个并不算好看的小香囊给孩子缝在衣服上。粽子是要吃的,一人只能吃一个,有时大人心疼我们这些孩子,自己尝一口就让给我们吃,那时还觉得蛮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我们:你们吃过粽子吗?粽子有几个角?大家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三个,有的说四个,还有的说忘了数。老师批评我们不留心生活,并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粽子大部分都是三棱锥有四个面四个角,为什么要做成这个样子,一是人们传统习俗延袭下来的,二是为了加入更多的馅料并保持外观的好看。从那时起就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处处皆学问,只有勤留心生活,就有学不完的知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孩童时代是那么有趣。
这个端节午,邻家的大叔去野外采了一大把艾草,他分了我一些,我非常感激,并邀请他到家中闲聊,看着他孙子手拿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在吃,就逗趣问他:“小虎子,粽子好吃吗?”孩子边吃边喜滋滋地说:“好吃。”吃完了粽子,就又逗他表演节目,孩子很高兴,又背诗又说儿歌。他后来笑着问我和他爷爷:“什么牌子的粽子最好吃?”我们都笑而未答,他却抢着说:“若问什么牌的粽子最好吃,大家都说妈妈牌的粽子最好吃,满屋的粽叶飘香,那就是妈妈的爱。”我问他:“谁教你的?”他笑着回答:“幼儿园的老师教的。”多可爱的孩子,多么祥和有趣的端午节。许多有关节日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及时让孩子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