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战存,湖北黄梅人,1942年12月生,入党58年。历任武穴市教育局长、黄冈市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兼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教育史志研究会、湖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坡赤壁诗社、黄冈市诗词学会原常务副社(会)长、秘书长,政协文史专员。著有各类专著十余部、诗集多部、词集1部。
颂建党百年
一
马列传薪,唤起中华觉醒;
锤镰启棹,高擎赤帜前行。
二
三中妙计,情牵国运歌新政;
九域祥云,策惠民生步小康。
三
十九大春风化雨,喜绘宏图画卷;
双百年华夏腾龙,欣逢盛世华章。
四
初心不改,牢记为民谋福;
使命担当,践行立党徇公。
【评】颂建党百年,以我党历程中的阶段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脉络,依次写党南湖启棹,翻身解放;三中全会改革,经济繁荣;十九大春风,盛世华章;牢记初衷,担当使命,圆梦中华。用铁的事实,歌颂党的英明伟大,充满喜悦与自豪。联文层次清晰,分工明确,主题集中,充满正能量。
东湖行吟阁怀屈原
九章《橘颂》明贞志;
一部《离骚》壮楚魂。
【评】行吟阁位于湖北武汉市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1955年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阁前竖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全身塑像。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表达了诗人守志不移、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赞颂橘树,借以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品质和理想的坚定意志。
《离骚》也是屈原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旅游该景点,触景生情怀念屈原。选取了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两首作品, 通过短短十四个字的联语,十分精准地用“贞志”“楚魂”给这两首作品定位,体现作者对作品内容的准确领悟和文字运用的深厚功底。对仗十分工整、语言十分简洁亦是其特点。
纪念苏东坡贬黄930年
情抒秋月,赤壁夜游留二赋;
稼趁春风,东坡日作系三餐。
【评】因“乌台诗案”苏轼于1079-1084年1月被贬黄州,共4年零2个月。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苏轼在黄州期间,虽生活条件艰苦,却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峰。其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本联上联所写二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稼”即稼穑,指种植与收割的农业劳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与四年的上半年,是谪居黄州的苏轼人生旅途最困苦的时期。由于俸薪断绝,全家人生活无来源。老友马正卿出面向黄州官府乞求,太守徐君猷将城中故营地数十亩划拨给苏轼耕种,以缓解生活困境。故营地位于黄州城中,因其西高东低,黄州人素以“东坡”称之。
了解这些情况,我们不得不对联作者在《纪念苏东坡贬黄930年》所作的对联击掌称好。该联高度概括了苏轼在黄州的文学成就和生活艰辛,充满诗意地刻画了苏轼温和宽容、知行合一、刚柔并济的品质精神和杰出的文学才华。用词准确,对仗工整,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使读者对苏轼的贬黄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并肃然起敬。
敬谒李时珍陵园
传本草,良方精准怀仁爱;
誉濒湖,妙手神奇济梓民。
【评】李时珍,今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濒湖即频临他的家乡蕲州雨湖,雨湖历来为游览胜地。《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世界闻名的药物学巨著,全书52卷,载药1892种,方一万余首,插图一千多幅,是民代万历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李时珍陵园位于蕲州城东南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占地80亩,由李时珍墓地、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医史文献馆和药物园四部分组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联写《敬谒李时珍陵园》。作者不从陵园景观着笔,而是直接从人物功绩与影响切入,使所歌颂的人物形象凸显在读者眼前。上联侧重写《本草》传下的良药良方,精准地给人治病,传递的是仁爱,突出医者仁心。下联侧重妙手医民。“濒湖”,既指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著作,又含李时珍晚年自号,更是包含雨湖故乡人民对他的歌颂与怀念。同时用把脉手法的高超,赞其妙手医民。“梓民”,这里指故乡百姓。全联选材精到,主题突出,语言凝炼,颇有特色和深度。
纪念李四光诞生120周年
一
游子归家,弘开地学寻真谛;
回龙起凤,绚耀科坛蔚国光。
二
赤胆丹心,细访冰川研地质;
青丝白首,频开油矿壮金瓯。
【评】李四光,湖北黄冈回龙人。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此两副联上句都好,使人物形象生动连贯。第一副交代了李四光的生平背景,第二副讲其对祖国的忠诚,和为中国地质事业的终身奉献。两副下句歌颂了他在祖国地质学方面的重大功绩。联语平实感人,色彩的运用使读者深入把握其深层义涵,引起震撼共鸣。
全国孔子研究会题
诲人不倦,杏坛培善三千众;
施教因材,桃李争优七二贤。
【评】“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篇·十八》。意思是,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但我做起来不会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也不会感到疲倦,这大概就是我可以说的了。这句话强调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即学习应该永不满足,而教导别人则应该不知疲倦。这种精神被视为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至今仍被广泛推崇和应用。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历代儒家尊崇的榜样。
联题全国孔子研究会,阐述孔子教育理念的精髓,无疑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有一语中的之功效。联的下分句则是用点与面,叙述上分句施教的结果,“善”和“优”也就是今天所讲的德与才。全联用语讲究,用典准确,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是一副较为高妙的题赠联。
(夏爱菊,香港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网站管委会副主任、学会会刊《香港诗词》副主编、丛书《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主编,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发展部主任,《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副主编,湖北省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兼女工委主任、会刊《中华女子楹联》主编,湖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兼女工委顾问、散曲分会副会长兼会刊《湖北散曲》副主编,黄冈市诗词学会驻会顾问兼女子诗社社长,创办了女子诗刊《漱玉》、丛书《中华女子诗词》《中华女子楹联》《中华女子散曲》并任主编,黄冈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会刊《东坡赤壁楹联》编委会主任兼主编、《中国对联集成湖北黄冈卷》执行主编、《大别山楹联选粹》主编,《中华诗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中华诗人》杂志执行总编、《中华诗人千家诗》主编,已出版诗词曲联集、诗词曲联点评集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