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言为心声,语见其人,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 早上,一对中年夫妻来买礼品,可能是看望男方家族的一位生病老人。女人带有情绪和抱怨性的絮叨,不管男人选择什么样的水果,她都有挑剔、反驳的理由,无奈,男人只能挑选了两样便宜减价的东西,垂头丧气地和女人一前一后离开了门店。
过了不到半个小时,我还在感叹现在的社会,男人的社会属性逐步减退,女人的戾气越来越主导着每个家庭的生活节奏。他们俩人又转了回来,自述碰到了女人的同学也在住院。这次女人购物的心态就不一样了,她选择了几样高值时令的水果,叫我打了一个很漂亮的果篮,还买了两箱牛奶。男人一直没有开口,默默地买单,提着东西跟在女人的后面。
古人说,心即是理。心始终左右着我们的一切活动,前后两次购物,有着截然不同的心态。善恶之念,才会有善恶之心,也导致了为善为恶的行经。生活中,一颗平静而宽容的心能够令人体会到快乐与理解,而一颗躁动而沉重的心则会令人陷入黑暗之中找不到方向。
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说苏轼和佛印是好朋友,他俩一起出游,看见了木匠在做墨盒,于是即兴对诗。佛印说:“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淡淡一笑,对曰:“吾有一张琴,五条丝线藏在腹,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面对同样的一根线,两人给出不同的哲理和生活用途,佛印强调人品与操守,而苏轼追求自由与欢愉。
现在是物质时代,存私心,本无可厚非,但在亲人的面前,有如此大的分别心,就是在挑战他人的尊严。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家庭的和睦需要每一个人的奉献和理解、尊重,即是你身在低谷,也要保有一颗善心,那么,吉神也会迟早眷顾你,而不是彼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