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酿一壶杜康在篝火图腾之夜
———罗正明先生《小草吟春》(之三)序
罗正明先生是一个性情中人,追求诗意生活、诗意人生。他曾投笔从戎,转业到地方行政机关工作,归隐林泉,重拾癖好,秉笔耕耘。这是他付梓的第三本诗集,纪录他的心路历程。
袁枚《随园诗话》云:“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位黄陂北乡人有着地理密码的朴实,与共和国同行,用真情实感写诗,性灵贯穿履路,耐人寻味。通读全卷,将这句经典诗论套用在这部作品上,最适宜不过了。
虔诚信仰的灯塔洞照着前行迢递,香火俎豆的图腾贯穿在作品之中。成长在火红的岁月,红色基因熏陶新华草创的一代人。理念信念的指南针引守起航。
开卷篇(理想信念),作品以历史的长镜头,让我们进入《东方红》史诗气势磅礴的境界。缅怀伟人毛泽东的开天辟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峥峥铁骨,足以激发后人矢志不渝的奋斗。作者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写道“为公立党颁宗旨,治吏依规励干群”。“大义鞠躬安社稷,高怀造福荫炎黄”发出了当今社会底层的声音。这种远山的呼唤,是一个在党五十年普通共产党员的《陈情表》,在诗歌集中不绝于耳,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为什么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在苦难中能走向辉煌?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国忧”,古往今来,家国情怀是一种民族担当与责任。作者是一位有英雄情结、强烈民族情感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无不渗透着一腔热血:“架桥舍命杨连弟,堵弹捐躯黄继光”。
各族同胞彻底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世代的梦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中,七十五年的前仆后继,凝聚着上下万众一心。作者《阿娇脱贫》聚焦在乡村这个热点:“圈里黑牛鲜奶畅,棚中青菜应时销”。用轻快的节奏的五线谱:“压顶磨盘轻快御,两年挺起小蛮腰”幸福进行曲。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来,让人们猝不及防。中枢采取果断措施。作者难忘援鄂抗疫白衣天使》纪录这一举国行动时刻:“四万精兵向鄂奔,驰援大义永铭心”,“八方支援围剿瘟魔灭,黄鹤高翔谢厚恩”,既是个人感情的抒发,又是一座城市的缩影。
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这个熔炉淬火,炼就了文武双全。这座钢铁长城,是不少热血青年神驰梦往的地方。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是毛泽东时代的热潮。作者的从军经历,让他一生保持部队的优势作风与军人本色。半个世纪过去了,对军营的眷恋依然如昨,《同乡战友入伍五十周年聚会感赋》便是他的心声的旋律回荡:
报国从戎赴北疆,今朝回首气轩昂。
寒天操练情如火,绝地生存志似钢。
路筑雪原虹彩舞,龙飞林海笛声扬。
戎衣虽解铁魂在,鹤髮抒怀笑尽觞。
炽热的真情实感,如同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如出一辙,简直是异曲同工!与历代的边塞诗创作,一脉相承着爱国情怀。
牛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西南少数民族还有牛王节。象牛一样负轭做事干活,不求回报,默默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囯魂。作者的咏牛题材,不乏名篇佳句。当老黄牛,竭力辛勤耕耘,是他的追求。《岁末叹牛》便是他的心灵题照:
夕照一回眸,蹒跚叹病牛。
力衰情未了,齿颓志难酬。
为盼公仓满,曾经热汗流。
奕代不同时,直抒胸臆,表白心迹,与北宋末年主战派爱国诗人李纲《病牛》何其相似: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爱家乡的田园,爱祖国的山河,每一轴风景画都是一节美学课程。最熟悉、最亲切莫过于诗意田园的家乡。《家乡的沙河》就是归来游子的心曲:
东向奔流泛笑涡,至今难忘是沙河。
柳风两岸摇苍翠,渠水千家拥白鹅。
体裸儿童潇洒戏,衣揉俏嫂婉愉歌。
悠悠我入髫年梦,霜鬓惟留快乐多。
乡愁乡情乡景融入了作者的魂牵梦绕,对母亲河的乳液的哺养感恩,通过跃入眼帘的风景折射出出作者对眷念,人物的素描突现了家乡的画面。借景生情油然而生。“儿童”与“俏嫂”给人以乡村生活气息。
方外仙境,是他神驰梦往的化境。闲暇一游,是他找到了修心的寄托。从《辛丑三月三谒信阳灵山》可管窥蠡测心灵深处的丛林道场:
春暮寻幽遂访禅,邀朋携侣赴灵山。
轻摩八宝祈祥顺,稳踏千莲盼泰安。
古井潜龙碑述久,新梧引凤寺修缘。
八方信众如潮涌,胜景迷人三月三。
五岳独尊的泰山,是历代帝王朝圣封禅,获得合法身份的圣地。能够登上泰山,自然是天子的门生。《登泰山仙人桥》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作品:
三石搬来横岱间,惊疑架构赖神仙。
谷深丧魄逾千尺,桥耸骑云上九天。
险隘只供山雀憩,浮桁不令世人旋。
非槎信可渡牛织,七七何劳喜鹊援?
此诗的起承转合过渡自然,由三石浮想联翩,从凡人的想象到仙人的道法,经过之字形的思维,顿悟出灵魂的真谛,升华到极个新的境界。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追求凡,站在一个新高度,以新视野去审视大自然的造物神奇。
九佬十八匠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文明的承载与传承者。《天工开物》是中国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的综合全书。作者秉承着《诗经》以来的传统,为普通匠工写诗,更是立足基层,面向生活的的泥土气息。
《吹鼓佬》以通俗易懂,清新明快语言,下里巴人的的竹枝词风格:
喜事欢愉丧事悲,一支唢呐带情悲。
诸司诸乐和谐奏,气氛尽朝高涨推。
这种近乎民歌体裁的作品,读来老少皆宜,琅琅上口,一个动词“带”,一个动词“推”,诗眼的画龙点睛将全诗描绘得栩栩如生。
民间手工艺人的拿手活,让人叹为观止。镂金融技术在三千多年商代早期已经斐然当时。作为非遗项目的活化传承,至今依然是都市门店的一道亮丽风景。《咏金匠》就是其中之一:
虽将将石点成金,但可炉攻任意斟。
腕上指间花样美,蛾眉一见便倾心。
撷取市面上的一个镜头,恣意生发,引发社会消费生活场景。于平淡中见神奇,于简约中发灵犀,自是神来之笔,在寻常中悟出哲理,嫁接了宋诗的哲学风韵,上升到一个新境界。
咏物寄怀是诗词创作的主题之一。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子孙的象征。作者《龙》跳出一般咏龙的窠𦥑,寄托龙的中华大无畏精神:
华夏图腾气象雄,行云布雨挟和风。
名驰万国声威壮,德泽千秋鼎祚隆。
电目巡天依斗柄,金身镇海藐沙虫。
奋髯昂首奔新境,激励传人再建功。
这种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民族自强、民族自立跃然于纸上。对中华民族的希望,重登世界巅峰的主席上,引领寰球风骚的壮怀,延续着大唐“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万千气象。中国声音,中国威望,在百年崛起中的壮怀激烈。“金身镇海藐沙虫”从侧面折射出民族复兴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寻常生活用品《竹床与蒲扇》,这样最普通的东西,在他笔下绽放奇葩:
列阵竹床排对排,蛙声萤火惬人怀。
香茶饮得繁星醉,蒲扇轻摇故事来。
这首咏物诗,堪称全卷的佳构。诗人调动灵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上世纪乡村的夏令营镜头聚焦在双抢劳作之余,聆听蛙声缭绕,萤火扑朔迷离的乡愁,“蒲扇”一个“摇”字道出不可言𠵴的妙谐。抽丝剥茧,达到直奔主题的乡愁无穷回味。
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生活,独特的感受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发出不同凡响。退休后的感慨,吉光羽在《笑说第二春》:
皆言岁月不饶人,钓叟何来第二春?
去病虽劳无与比,廉颇纵饭莫相伦。
腰粗挺直能杠鼎,腿健飞步可绝尘。
只为情怡山水乐,古稀何觉是黄昏?
千回百转的反反复复,在生命的驿栈归宿中发出古往今来的否定之否定,一脉相承着曹孟德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英雄所见略同。
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焦点访谈在课读教材。为了下一代,为了明天,从源头上治理历史虚无主义,汉族奸文学,以免影响毒害儿童幼小的心灵。《铲除毒教材》是现实主义作品,发自心底的呐喊。《铲除毒教材》是国家、民族的正义呼声:
恶魔施毒虐童心,内外勾连祸害深。
必得高悬照妖镜,歼除魑魅靖桃林。
作品从深层次剖析毒教材的源头,发人深省地聚焦在当下思想根源的混乱,发人深省的背后是我们相当一部分主持教材编写的专家学者们的异化,主管机关失职,造成如此恶劣影响,已经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关系键时刻。无论是从社会良知还是民族大义,歼灭这些内部的五蠧,已经刻不容缓!可见作者耿耿赤子之心。
而《竹枝词. 手机付款》却饶有兴趣,富有现代生活,让人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时代风貌:
而今购物不用钞,扫码即能将币交。
科技提升民便利,何愁扒手盗钱包。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留下时尚的印记。
诗词创作是一种修行。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的娴熟运用程度是艺术问题,作品的主题思想高度,立意上的出类拔萃,是作者在苦心探索成果。当这本诗集呈现在读者面前,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读者依稀看到作者由在完成作品、精品、神品三级跳。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三重境界。
创作更多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诗词作品,唤起更多的广泛共鸣,作者在坚持不懈的探索。低碳经济的转型,由露天煤矿开采向深海石油勘探,提升技术含金量,由高原向高峰攀登。向白居易那样,创造有灵魂高度,有发掘深度,有传播广度。作品在妇孺中扎根,作者在追求作为品的生命力永恒。
有感于上,是为上。
公元2024年6月11日(癸卯五月初六)(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