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端午
/张冬明
雨停了,赶在中午吃饭前停的。估计雨神也是去吃中午饭了吧!
街道已经收到了端午的祝福,到处都是架着蒸笼的摊棚,不用猜,都是蒸的粽子。糯米想必是在一年中的,这个节气最畅销。
以节日的名义,吃糯米包的粽子。纪念我们湖北的大诗人——屈原,托屈原的福,我们在端午这天都能吃到美味的糯米粽子。
明天才是端午,然而今天就有了节日的氛围。沿街到处都是卖粽子的,平常也有卖的,只是没有这几日这么隆重。
买了两个肉粽,然而有些凉了,不是很热,自然也就少了那份浓浓的米香味。
汨罗江底下的屈原,自是无法看到这两千年后的盛况了。赛龙舟,挂艾蒿,包粽子。这些喜庆的节日活动,都是因为你啊!
下午还是要去转转,不然人都躺废了。
这时忽然有个遥远的片段,从脑海深处跳出来。初中的少年在端午节之前,老师正好在讲台上讲完了,屈原和端午节的由来。少年举手问老师:“叶老师,你会把端午节和屈原的历史讲给你的孩子听吗?”叶老师笑了笑回答道:“肯定会的!”
转眼我也有了我的两个孩子,然而我却没有机会,当面给他们讲屈原和端午的故事。
说来也是惭愧,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好像已经有二十多年没在故乡过了,没有亲人一起的节日,于是也就被记忆自动删除了,大抵所有印象深刻的节日,必定也是和亲人在一起的画面,才会值得深记。节日的快乐并不来自于那些流于形式的形式,更重要的快乐来自于,节日可以给亲情友情,提供更好的借口围聚一桌。我们借节日的相聚,将爱的画面留住,将那些生命中不经意的爱存入脑海。
所以我的端午节在异乡能有什么值得被记住的呢?那些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想念只能留给下个能回家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