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秋鹏
散文诗集《情满年轮》的作者温阜敏教授原是韶关学院文学院的教师,现任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我在协会追随他多年,彼此亦师亦友,承蒙诸多帮助,我获取了不少知识,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皆有他帮我修改的痕迹,着实感激,正因他对我如此关怀备至,才使我得以不断进步。
记得2022年6月,收到温教授赠送的《情满年轮》时我甚是惊喜,少读散文诗的我觉得十分新鲜,回到家读起便手不释卷。
《情满年轮》这本诗集是作者对其诗歌创作生涯与个人情感的回忆录,借由诗歌展现出作者于不同人生阶段的生活体验、情感感悟以及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回顾了作者与诗歌的深厚渊源,以及诗歌在其个人生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人生恰如一首首诗,诗亦将人生的履历书写殆尽。作者在工作与生活中一路走来一路歌,《诗集》详述了他工作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既包含他对生活之美的捕捉,又有对家乡的怀恋,对光阴岁月的深情追思,对人事的回忆怀念,情感真挚深沉。
其一,于北江的下游宽阔。
常言道:“日久他乡即故乡。”由诗可见,作者自来到韶关学院任教,便在粤北山城扎了根:“高耸的树梢揭开蓝天/碧绿的季风铺满南岭之阳/那年,我如种子播入沃土。”他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情谊,一路前行一路放歌,始兴的铜钟寨、马市小院、周前古墟、南岭红沙漠;翁源坝子的741矿;乳源的西京古道、南水船影、老东坪;南雄的坪田银杏;钢城、松山、罗坑等等,作者在粤北大地上游走,所至之处皆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墨宝。那些地方我也去过,却只是匆匆过客,《情满年轮》着实让我深受教益。“在大河下阔达/日光月影里/澹然/流过/红尘虚空。”
其二,家乡的龙牙河,往事泛起涟漪。
“家乡的龙牙河”“那些年听妈妈唱列宁山”……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皆藏有一本独特的诗集,记录着生活的点滴、家乡的温暖、光阴的故事以及人世的变迁。而《情满年轮》这本诗集,恰似一个时光宝盒,开启它,便能感受到那浓郁的乡愁、细腻的生活审美、深情的岁月回忆以及怀旧的人事慨叹,还有对怀念亲情与感恩的深沉情愫。作者从妈妈、爸爸的歌声中体悟到诗歌的启蒙,自幼便对诗歌产生兴趣,其早期的诗歌创作深受革命话语及时代背景的影响。通过诗歌,作者收获了生活的感悟与艺术上的成长,诗歌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秋山红叶”“太阳花”“知青从口琴淌过”“同学发来的黑白附中毕业照”“家乡的龙牙河”“说客家话的家山”“那年老屋前的木槿花”“熟悉的陌生阿婆”“外婆的龙牙河”“雪原那永远的火车站与父亲”“水利渠里的童年”“渐行渐远的故乡”,这是故乡的水、故乡的山、故乡的一切……“徜徉梅教的河畔/看见儒林大夫排工农人的倒影/静静的龙牙河量度岁月/流逝山间的尘埃/游入相忘的烟雨江湖/我曾是清流里的一尾鱼。”家乡,乃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记忆。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致与淳朴民风,那蜿蜒的小河、翠绿的稻田、古朴的民居,以及乡亲们热情的笑容,皆成为诗人笔下的永恒画面。“哦,外婆的龙牙河/流逝了半个世纪的记忆/涟漪仍在见证亲情/水声传来熟悉的温馨。”“那些年听父亲唱二郎山/那些年听妈妈唱列宁山/那些年我们唱的虎头山。”老歌曲伴随作者成长,也启迪着作者的心智。“总觉得/列宁山还在/妈妈就没有远去……”作者以深情笔触记录了悠悠岁月的痕迹。
其三,《情满年轮》: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诗集中的岁月、家乡、工作与生活,皆仿若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作者捕捉到了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从而成就了《情满年轮》中的诸多诗篇,无论是清晨的阳光、傍晚的微风,还是季节的更迭、节日的喜庆,作者皆用诗意的语言将它们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诗篇感染打动我们,让我们学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工作与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人世怀旧,是每个人心中皆有的情感。《情满年轮》中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风风雨雨的人,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不已的事,皆成为了诗人笔下的珍贵回忆。
《情满年轮》这本诗集,不单是一本诗性记录岁月、家乡、工作、生活和人世的书籍,更是一本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动人乐章。它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怀念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觅得心灵的慰藉与力量。愿我们都能如这些诗歌一样,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记录并展现生活的美好与人性的光辉。愿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能在诗歌中寻得情感的共鸣与生活的意义。
作者的心胸甚是宽阔,也是生活环境造就的。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在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工作活动里,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面对某些不顺人事,有时我会心生嫌怨,而温教授与人相处时的温暖与善意,那宽阔的心胸,为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我明白包容的重要性,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和理解他人。同时,协会能够始终坚守初心,成员们团结一心、和谐共事,也得益于作为领头人的温教授的带领与教导。
人生如诗,诗如人生。感谢诗人,感谢《情满年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