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肉夹馍(散文)
作者:季志林
今天一大早,我到咸阳李家荣喜小吃店就餐,一份老汉喜肉夹馍,一碟小菜,一碗稀饭,应该是很不错的早点。小店铺不算大,摆了十来张条桌,还有几张桌子摆在门外,看起来很普通,但却是咸阳有名的小吃店,每天早晨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有时甚至还排起长队,七、八个服务员忙不迭的剁肉、夹馍、端稀饭。既要招呼客人,又要满足外卖,一时间显得人手不足,主人急的手忙脚乱,客人却吃得津津有味,看到眼前这副既忙碌又温馨的景象,我突然产生了写作的冲动,我觉得自己手中的笔就应该多写写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细想起来,民以食为天,肉夹馍是陕西当之无愧的第一美食,还是值得一写的。
但是有人却说肉夹馍源自河南,对此我无法考证不敢苟同,故认为可能是以讹传讹。假如源自河南,怎么不见河南各地卖肉夹馍?而肉夹馍在陕西可是遍地开花,无论城市乡村,卖肉夹馍的店铺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是老字号专卖店,可见肉夹馍在陕西早已根深蒂固了。
曾经有个外地的朋友来咸阳,我照旧请他在李家荣喜吃老汉喜肉夹馍,这位仁兄一口气吃了三个,似乎还未过瘾,我便劝他再来一个。他擦了擦嘴角的油后突然发问道:“你们陕西人真有意思,明明是肉被馍夹着,却偏偏叫肉夹馍,人常说陕西有八大怪,难不成这是第九怪?”
我笑着回答:“亏你还是中文系高材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明白。古诗词中的倒装句少吗?我们陕西历史积淀深厚,许多方言都来自文言文,没点文化的人还真弄不明白。肉夹馍其实就是典型的倒装句,意思是肉夹在馍中间,这和馍把肉夹着没有什么不同啊?”
其实肉夹馍的叫法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在陕西方言中,“馍”和“没”同音,如果叫“馍夹肉”,岂不成了“没夹肉”?
所以我对朋友说:“既然来咸阳了,就美美的享受这里的特色小吃,别挑肥拣瘦咬文嚼字了,只要吃着香就行。”
陕西肉夹馍的普遍吃法是白吉馍夹腊汁肉。白吉馍的做法是精粉发好后用力揉和,感到揉匀揉光后细火烙成圆饼,陝西人叫坨坨馍。腊汁肉则是将猪肉上糖色后放入陈年老汤中慢火煮熟,腊汁汤由大料、桂皮、陈皮、丁香、草蔻、白芷等二十余种调料调制而成,煮出的熟肉红润鲜嫩,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软烂香醇。刚出锅的坨坨馍夹上剁碎的腊汁肉,再浇上些许腊汁汤,馍和肉融为一体,味道确实极为鲜美,因此,肉夹馍被誉为中国西部的“汉堡包”。不过我并不赞成这种观点,论食材,论厨艺,论味道,论营养,肉夹馍岂是汉堡包能比的?
而咸阳肉夹馍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肉仍是腊汁肉,馍则是半圆形的合页饼,上笼大火蒸熟,夹上肉更软和更入味,虽说老少皆宜,但倍受老年人欢迎,故名“老汉喜”。
短缺经济年代,一般的村子只有过年才杀猪,平时想吃肉夹馍只能赶镇上逢集。每逢农历一、五、八日,我的家乡赵镇街道卖肉夹馍的摊子早早就搭好了,腊汁锅中散发出的香味惹得人直流口水。赶集的人饿了,掏出两毛钱就可以买一个肉夹馍,主人先问你要肥的还是吃瘦的,一般人都会要肥点的,那是最精明的吃法。主人把肉细心剁碎夹好,然后钩一勺子腊汁汤匀匀的浇在馍中,管保让你吃的舒服。
而童年时的我只能远远的望一眼肉摊闻一下香味,手里虽也攥着几毛钱,但我得买文具买作业本,我还不具备这种消费实力,在我的记忆里,一年能吃一次肉夹馍就算不错了。
几十年过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过节大会餐来客上餐馆似乎已经常态化。然而不变的是人们仍然喜欢吃肉夹馍,因而卖肉夹馍的小摊越来越多,肉夹馍的身份也没有以前那么尊贵了。对于如今的陕西人来说,肉夹馍就是家常便饭。我是肉夹馍摊上的常客,不仅喜欢吃,而且认为肉夹馍是反映地方经济状况的“晴雨表”。肉夹馍摊子坐的人越多,说明经济状况越来越好。过去,人们羡慕有钱人的生活,往往会说“那可是过着肉夹馍的日子”。如今,在这肉夹馍摊上,你能感觉到经济发展之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之高。现在吃肉夹馍,纯瘦是年轻人的选择,他们怕吃肥肉发胖。肥瘦则是中年人的喜爱,有肥有瘦味道更美。而纯肥却是老年人的坚持,这个群体总忘不了当年吃肉夹馍的感觉,越肥越香!
三年疫情期间,肉夹馍生意受到一些影响,如今又恢复到门庭若市的状况,陕西人真有口福!不过我觉得陕西人既要会吃也应敢想,假如陕西肉夹馍能走出潼关一路东进,说不定在餐饮市场还能上演一出“陕军东征”的大戏来。
2024年6月1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